首页 > 实时讯息 >

以绿色发展实现人民环境权益

时间: 2025-04-02 03:47:00

作者:曹炜(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语境下,环境权益关涉人民幸福,是美好生活的基础。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生态环境好,老百姓就多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近年来,我国以“安全环境、舒适环境、优美环境”为目标,持续推动绿色发展,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充分保障、维护和增进人民环境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充分保障人民环境健康权益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涵盖大气、水等关键生存要素,其质量状况攸关公众健康。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发生的水俣病事件,便是极具警示意义的案例。这一事件的起因是一家氮肥公司长期向水俣湾排放含汞废水,导致甲基汞通过生物链富集转化,最终造成居民健康严重受损,累计造成千余人死亡。这一事件震惊全球,使得环境与健康议题进入到人类社会视野。

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环境健康工作。早在2004年首届东盟和东南亚国家环境健康高层会议后,我国就积极响应国际社会倡议,制定了《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确立了控制环境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与环境相关性疾病的发生、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2014年环境保护法将“保障公众健康”纳入立法目的之中,并在第39条规定了环境与健康的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

在众多危害公众健康的污染物中,化学物质排在首位。近年来,我国化学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已稳居世界前列,伴随而来的化学物质总量亦随之增长。根据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我国目前登记在册的化学物质共4.7万余种。为了加强对新化学物质的风险控制、充分保障公众健康,我国出台了《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建立了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等管理制度。针对列入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的化学物质以及抗生素等其他重点新污染物,我国于2022年发布了首批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我国始终严格履行国际化学品领域的相关公约,先后限制或者淘汰公约管制下20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与此同时,各地积极探索实践,湖北、湖南、江西等省份开展重点行业新污染物试点调查、监测评估工作。通过这些工作,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以“筛—评—控”为总体思路的化学物质风险管控工作体系,为充分保障人民环境健康权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维护人民环境清洁安宁权益

环境清洁、安宁是人民进阶的利益需求,有助于提高生活的舒适度。与大气污染、水污染、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等不同,噪声、油烟、恶臭等环境问题属于感官公害,对于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并无显著影响,主要影响生活环境的清洁、安宁,容易对人民群众正常生活造成持续困扰。例如近年来,广场舞等群众娱乐活动中不当使用高分贝外放设备,一度对公园、广场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干扰。

为了积极维护人民环境清洁安宁利益,我国近年来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大量工作。在噪声污染防治领域,通过开展声环境功能区划定、推行工业噪声排污许可证管理、推动噪声监测自动化、加强新技术应用以及开展典型案件重点督办等手段,我国城市声环境质量取得总体向好的成效。截至2025年2月,全国已建设完成宁静小区2132个。生态环境部通过开展噪声治理“千件万户”投诉典型案件调度,调度了1600多件案件,受益群众达50多万人。各地也积极推动各种技术创新应用,例如北京市在建设某国大使馆时探索使用了“基坑气膜”技术,将扬尘、噪声“锁”在巨型气膜内。在油烟恶臭污染防治领域,各地积极开展制度建设和专项行动,例如上海市公布了《上海市餐饮业大气污染防治办法》,从规划选址、油烟排放、油烟排放口设置等方面对餐饮企业油烟污染防治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天津等城市发布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还有一些省份对于特定行业制定了恶臭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和防治对策建议。

三、努力增进人民环境景观游憩权益

欣赏和享受环境是人民更高阶的利益需求,是美好生活的体现。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优化环境景观,让绿水青山成为人民群众可观可感、可享可游的美好家园,切实增进人民环境景观游憩权益。

为了增进人民环境景观利益,我国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生态环境优美度进一步提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做到全方位提升”。具体而言:“坚持要素统筹和城乡融合,一体开展‘美丽系列’建设工作,重点推进美丽蓝天、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山川建设,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中国新画卷。”依照这一要求,各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美丽环境建设。青岛西海岸新区先后组织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龙湾海岸带修复以及灵山岛、竹岔岛、斋堂岛修复等一系列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高标准打造金沙滩等风景区,灵山湾入选中国首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这一案例在2025年2月召开的首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城市大会上获赞。南宁市五象新区发布《广西南宁五象新区城市风貌和色彩控制技术导则》,提出了“显山、露水、见绿、彰文”新理念。

为了增进人民环境游憩权益,我国也加强绿色游憩休闲资源建设,推动全民共享生态环境建设成果。以国家公园为例,我国目前已经建成5个国家公园,并计划到2035年建设完成49个国家公园。国家公园并不绝对排斥公众进入,而是为公众提供了休闲游憩和自然教育的优质空间。例如,大熊猫国家公园向公众开放了11处游憩区。此外,各地也开展多种类型的行动,整治侵占公众游憩休闲区域的情况。例如三亚市对亚龙湾部分酒店侵占公共海滩问题严格进行整改,开通公共通道5条,切实保障人民共享优美环境景观。

环境为人提供了活动与发展的空间场域。国家保护和改善环境,根本价值导向是服务于人民。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我国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美丽中国建设上已取得可喜成绩,充分保障、维护和增进人民环境权益。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系全球人民共同福祉和命运,通过多种形式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充分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02日 10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