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秦玉芳 广州报道
自《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印发后,“长钱”入市落地进展再提速。
近日,证监会、交易所及协会等多部门同步修订多项规则,明确增加银行理财产品、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作为IPO优先配售对象。
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银行理财和保险资管产品进入“打新”投资者队列,优化了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并有望带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缓解市场短期波动,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在当前利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参与IPO配售有利于银行理财及保险资管产品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增强产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将倒逼资管机构提升投研能力和流动性管理能力。
两类资产纳入IPO优先配售行列
3 月28 日,证监会、交易所及协会等多部门同步修订《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实施细则》《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网下投资者管理规则》等法规,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
修订后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明确,新增银行理财产品、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作为IPO优先配售对象,配售比例不低于其他投资者,且定增认购待遇等同公募基金。
此前,保险资管产品可直接参与网下申购,银行理财产品则须通过基金专户间接参与网下申购,二者都属于非优配对象。此次银行理财和保险资管产品均被认定为网下优配,有助于鼓励银行理财、保险资金参与IPO新股配售。
与此同时,根据修订后的规则,在上市公司定增认购方面,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产品的定增认购待遇等同公募基金。申万宏源在研报中分析指出,给予理财公司、保险公司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即理财公司、保险公司以其管理的2 只以上产品认购的,可视为一个发行对象,有助于吸引更多理财资金和保险资金参与上市公司定增,促进“长钱长投”。
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银行理财和保险资管产品进入“打新”投资者队列,是打通长期资金入市卡点的重要一步。
华西证券在最新研报中指出,银行理财和保险资管是中长期资金的重要构成,此次修订进一步打通了中长期资金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的卡点堵点,有利于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参与股票发行,给资本市场带来更多的增量资金,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促进“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构建。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任涛进一步指出,将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产品纳入A类配售对象范畴,是贯彻落实《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的具体体现,有助于优化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推动除公募基金以外的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场,增强市场稳定性,增加稳市的战略储备力量。此举更有助于完善新股定价机制,提升定价效率。
中国银行研究院银行业与综合经营团队主管邵科也表示,政策扩大优先配售对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股发行对公募基金的依赖,有利于形成市场化定价机制。同时,通过提高配售比例吸引更多的银行理财、保险资管机构参与,有利于降低科技企业的融资成本,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向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领域。
中信建投方面分析指出,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政策层面给予平等地位,有助于进一步拉平各机构打新标准,指导更多长期资金进入新股市场,使新股定价更合理,减少大幅波动。
以保险资金为例,惠誉评级亚太区保险机构评级高级董事王长泰指出,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企业是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主要投资者,这些企业的资金投资期限通常较长。引入这些资金可以增加市场的稳定性,减少IPO后的价格波动。通过购买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作为优先配售机构投资者,保险公司可以改善新股发行的投资者结构,降低过度投机行为的发生率。
王长泰同时指出,将理财和保险资管产品纳入IPO优先配售范畴,可以增加市场对新股发行的信心,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和参与,使更多资金流入股市,从而提高企业在进行IPO时的成功概率和市场的交易活跃度。
中信建投方面进一步表示,当前国家政策指导长期资金入市方向明确,新股市场是其中的重要板块,有望促进整体新股市场稳定性。预计国家将持续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以规范指导长期资金健康入市,未来相关政策的变动调整或会对打新市场带来影响。
增量规模不超千亿
随着政策的落地,后续理财及保险资管产品入市规模及配置策略也备受市场关注。
华安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以原政策下即可参与打新的保险资金(自有资金账户)为参考基准,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约33.26万亿元,股票投资占比7%—8%,保险资金获配账户数量在100—200个。银行理财规模约29.95万亿元,其中投向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仅2.6%。
华安证券方面认为,银行理财整体规模相比于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略低,且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更低,预计当前可以参与打新的账户数量远低于保险资金。
任涛认为,短期来看,银行理财及保险资管产品参与IPO优先配置后,对其原来资产配置逻辑的影响不大。此次放开预计带来的增量打新资金体量预计也仅在百亿元级别,最多也不过千亿元级别,且理财与保险资金的风险偏好较低,对收益的稳定性要求较高,故此次整体上不会改变理财与保险资金“固收+打新+其他”的配置逻辑。理财与保险资金可能会更有意愿通过低风险策略参与打新,利用少量资金获取新股溢价收益,若市场行情能给予配合、运作效果良好,预计将会在中长期内提振两类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积极性,后续亦有可能在一级市场的基础上加大深耕二级权益市场的力度,使“固收+”的资产配置逻辑逐步发生变化,这将会对市场生态产生较大影响。
任涛还强调,本次举措亦有可能倒逼两类机构提升投研能力。参与IPO配售对两类资金来说是比较新的领域,且并非两类资金擅长的领域,故两类资金需要补好功课,加大对IPO配售及权益市场的研究投入,提升研究对投资的转化力度,还要通过设置白名单方式明确需要参与配售的标的类别,规避相关风险。
邵科也指出,目前,银行理财和保险机构推动产品参与IPO配售仍面临多维度的挑战。银行理财产品、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主要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缺乏针对权益类资产,特别是科技类企业股权的投研经验,短期内难以匹配新股配售需求。
国泰君安在研报中表示,银行理财参与网下新股申购亦须有研究支持和绩效考核等内部制度,未来将进一步强化投研体系建设。同时,建立内部风险绩效机制,设立薪酬递延支付或者回退机制,将有利于促进银行理财提升专业定价能力和内控建设。
平安理财相关业务人士也表示,新规的实施为理财公司迈向综合型资管机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银行理财的含权类产品体系有望持续扩容。“公司将围绕‘多资产多策略’持续强化权益投研的能力建设,借鉴公募基金对策略定价、风险管控的做法,建立与风险预算匹配的大类资产配置及策略应用体系,进一步加大含权产品的布局力度和权益策略的赋能应用。
此外,降低产品波动风险也是当前理财、险资产品“长钱”入市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
惠誉评级亚太区金融机构评级董事徐雯超表示,当前理财产品的期限仍然以短久期且低波动的品种为主,这与股票市场的投资期限以及价格波动幅度存在差异。理财客户的风险偏好普遍比较低,对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浮动容忍度很小。未来,如何管理参与IPO配售的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以及在高波动情况下如何应对潜在的赎回是重点关注的方面。
王长泰指出,保险资金传统上偏向配置固定收益类资产,以支持其长期保险负债。虽然参与IPO优先配售可能促使险企增加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但由于IPO投资价格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大多数险企在增加权益类投资之前,会先优化其风险管理策略,确保在追求收益的同时有效控制风险,并保持其盈利和偿付能力的稳定性。
“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需要加强其对新兴行业和公司的研究能力,以便在新股中选择有潜力的投资标的,锁定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公司,来提高其资产组合的长期投资回报。”王长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