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山东教育者手记|李琳:扎根农村教育,首先不要愧对自己的初心

时间: 2025-05-06 14:18: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者按:即日起,《青年说》栏目策划推出“山东教育者手记”,为山东大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和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分享教育一线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那些触动到你的瞬间。(征稿及教育线索提供邮箱:qlwbyddx@126.com。)

文|临沂市沂南县辛集镇中心小学教师 李琳

大学毕业驻守农村25年,行走在乡村阡陌,风雨无阻;扎根于三尺讲台,心怀学生,热爱教育。我叫李琳,是沂南县辛集镇中心小学一名教师,一位将青春献给乡村教育事业的普通教师。

2000年,我从师专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投身农村教育事业。“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二十五年间,我像一块坚实的砖,被搬到每一个最需要我的地方,几乎镇里所有的联小都留下了我的足迹。这些联小大多地处偏远,教学条件艰苦,但我从不抱怨。每到一所学校,我都迅速融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2002年9月在库沟中心小学,面对小学英语师资紧缺的情况,我主动承担7个班的英语教学任务,同时辅导两个班的早晚自习,所带班级成绩始终在全县名列前茅。2007年在调入李屯联小后,我承担着学校德育、少先队工作,并兼任微机室管理员、综合实践活动室管理员、科技活动室管理员等工作。2015年10月,我响应镇政府安排,交流到离家二十多里的埠后联小。在任埠后联小校长的五年里,我完善学校相关制度,使学校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顺利通过了教育均衡发展和“沂南县优秀图书室”的验收。

凭着出色的工作能力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我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支持,我相继被任为联小主任、联小校长等。角色的转变意味着更大的责任,我始终保持着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我积极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我关心教师的成长,组织教学研讨活动,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在我的带领下,原本落后的联小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我本人也多次获得市、县优秀教学奖,并多次被评为沂南县优秀少先队工作者,沂南县优秀班主任,沂南县师德先进个人等。

也许是命运的考验,2014年5月,因意外造成右手掌骨折。我当时担任六年级毕业班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学,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业进度,我打着石膏,吊着胳膊,坚持为学生继续上课,孩子们在毕业测试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25年3月,意外再次降临,由于交通事故,我的右脚足舟骨骨折,医生再三叮嘱,需要静心休养,脚部才有可能完全恢复。然而我心中始终牵挂着学生们学习,我深知若长时间离开讲台,学生们的学习节奏会被打乱;一位位学生家长电话里的关心,电话里孩子们一句句“老师,我想你了”“老师,你什么时候回来”更让我难以释怀。于是,在伤势还远未痊愈的情况下,我毅然选择重返课堂。尽管在班里上课时间久了,受伤的脚会发胀,发麻,但我毫无怨言。

从教二十五年来,我不敢有所懈怠,因为我是一名农村长大的孩子,看着这些孩子,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我深知农村孩子的求学不易,我不能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老师,我对自己最简单的要求是尽心尽力,不管能取得多大的成绩,首先要能不愧对自己的初心。从青丝到白发,改变了容颜,却从未改变我对教育事业的初心。我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在乡村的土地上播撒希望的种子,我用坚守与奉献,照亮了无数农村孩子的求学之路。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在乡村教育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用爱与责任书写更加灿烂的教育人生。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