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仁怀市鲁班红军烈士陵园,苍松翠柏,环境清幽,两代守陵退伍军人刘付昌、郭德刚接力守护长眠于此的红军英魂。他们在半个多世纪中,讲解5000多场红军故事,传承红色文化,在这片红色故土庚续红色精神。
历经沧桑岁月,烈士陵园已经修建72年了,退伍老兵刘付昌是这里第一代守陵人,他从小在家乡目睹红军的英勇顽强,入伍后参加过抗日战争,经受过战火洗礼,让他成为了一名解放军。退伍回乡后,默默无闻做了普通农民。1953年,在鲁班场战斗中牺牲的146名烈士安置于新建的烈士公墓内。由于长期无人看护,碑群破损,荒草遍地,陵园设施非常破旧。此情此景被当时监督修建陵园围墙的刘付昌看在眼里,就申请留下来守护陵园,他的一声“我去,守到死”的承诺,让他在此坚守了50年。
在漫长的50个春秋,从壮年到老年,从青丝到白发,刘付昌一直保持初心,默默守护着红军英烈。刘付昌为人踏实,极其简朴,头上常年包一块白帕,脚下一双解放鞋,着一件旧军服,他矮小的身影每天都忙碌在陵园内。在平凡的坚守中,他不停修缮陵园破损的墓碑,平整坑洼地坪,清除杂草,种花植树,把陵园打扫得干干净净。刘付昌用真情守护陵园18000多个日夜,每天向前来参观的干部群众讲述红军故事,夜里他伴着山河星空,和烈士遥相轻语,将自己的余生献给了烈士陵园。刘付昌共讲解红军故事3000多场,革命英烈事迹传遍四面八方。2011年,刘付昌入选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走到96岁生命的最后一刻,刘付昌老人兑现了那份“守到死”的承诺。
在刘付昌守陵的第30年,1999年,第二位守陵人郭德刚来到了烈士陵园。同为退伍军人的郭德刚,被刘付昌老人的事迹感染,主动要求和他一起守陵,刘付昌待郭德刚亲如徒弟悉心教导,他把郭德刚带到烈士纪念碑前鞠躬敬礼,然后语重心长的说:“守陵要诚心守、细心护,要有守好红军英魂,传扬红军精神的初心”。郭德刚铭记刘老的教诲,坚定的说:“我要和师傅一样,守护好烈士英魂,守到生命最后那刻”。他陪伴着刘付昌老人,一起守护了烈士陵园20年。
在刘付昌老人临走前,嘱托郭德刚要全心守好烈士陵园,弘扬革命精神。郭德刚再次承诺“一定接力守下去,守到终老”。接下守陵重任,他把陵园当家,春夏秋冬守护在这里。在枯燥单调的守陵中,不怕苦、不怕累、初心不改。带着对烈士的崇敬,每天天不亮,郭德刚就起来打扫陵园,他认真擦拭每一块墓碑和祭拜台,修剪杂树乱草,保护修砌园内设施,早晚打扫园内卫生。在他的精心守护下,整个陵园四季环境清雅,干净整洁。
郭德刚于1973年入伍,1979年回到家乡鲁班,几年部队历练铸就了他坚韧的性格。一年又一年,前来烈士陵园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不管是外省旅游团体,还是本地党员干部群众和学生,每来一批,郭德刚都热情接待耐心讲解。每天天亮前打扫完卫生后,脸上布满了皱纹的郭德刚就早早等候着。个子清瘦但精神矍铄的他,熟练引导前来参观的人们。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他已经守了26年,守到了古稀之年。
仁怀是一片红色的热土,红军长征的足迹遍布仁怀的山山水水。郭德刚总说:我要继承好刘付昌老人的遗志,诚心守好陵园,传承好红色基因,让更多的人感悟历史,让长征精神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他默默奉献,获得无数殊荣,2021年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22年入选中宣部第七批岗位学雷锋标兵等。
身在红色故乡,不仅要讲鲁班场的红军故事,更要讲好长征中红军不怕牺牲、顽强奋战的传奇故事。在无人参观的时候,郭德刚会外出考察学习党史,不断提高讲解水平,并不断收集整理红军烈士事迹,记在脑里,写在笔下,更好地给前来祭奠英烈的人讲解红色故事。每一场讲述,郭德刚都饱含深情。有时一讲就是几个小时,但他乐在其中,至今郭德刚已经讲解2000多场,深受大家喜爱和赞扬。
一生守护为忠魂,两代接力传佳篇。在草长莺飞、百花绽放的春天,郭德刚这位守陵退伍老兵,正坚守着和第一代守陵人刘付昌一样的承诺,守护英魂,继续前行。
文/仇聪 许云
编辑/吴蔚
二审/赵相康
三审/黄蔚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