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华英 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鲜活样本

时间: 2025-07-15 10:13:00

华英农业禽类屠宰加工生产线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尹小剑 通讯员 翁应峰 文/图

7月8日,信阳市潢川县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英)的禽类加工厂,机械设备高效运转,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工人们正忙碌地将新鲜屠宰的鸭肉进行分割,一派繁忙景象。

这个1991年落地潢川的中英合作项目,用30多年时间书写了一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奋斗史。历经暴雪、疫情、资金链断裂等重重考验后,华英在政府纾困助力下浴火重生,正朝着“世界鸭王”和“世界羽王”的“双王”目标稳步迈进。

“华英鸭”的崛起之路

1991年,在原农业部和河南省政府的推动下,中英樱桃谷鸭合作项目落户潢川,华英由此诞生。30多年来,华英始终专注于肉鸭产业,逐步构建起集种鸭养殖、屠宰加工、熟食生产、羽绒制品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不仅成为国内首家鸭行业上市公司,更摘得“世界鸭王”的桂冠。

“华英的成功,不仅在于规模,更在于模式创新!”华英董事长许水均介绍道。华英首创的“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被推广至全国,带动潢川及周边县区3万多户农户10万多人增收。“要想富,华英来帮助;要想发,养洋鸭”这句在当地广为流传的口号,正是华英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动写照。

全产业链铸就核心竞争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华英始终坚守“专注鸭业、全链发展”的战略,构建了集种鸭养殖孵化、商品鸭养殖屠宰加工、饲料生产、熟食生产、羽绒及羽绒制品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确保了产品品质可控、安全可靠。

“在食品安全上,我们建立了疫病控制、残留控制和卫生控制三大质量体系,并依托国家认可实验室进行严格检测,确保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许水均向记者介绍。华英的羽绒产业同样是行业翘楚,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10%,其蓬松度和充绒量指标领先行业,成为继鸭肉之后的又一核心竞争力。此外,2023年7月,华英首批预制菜成功出口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开创了河南预制菜出口的先河,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市场。

政府纾困助力企业涅槃

2018年雪灾,加上信贷紧缩,以及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合同纠纷等影响,华英经营一度陷入困境。

关键时刻,河南省“万人助万企”活动成为转机。省委、省政府多次专题研究华英纾困方案,信阳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专班,潢川县也派驻专项小组为企业提供法律、财务支持。2022年4月,华英成功完成司法重整,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止血”“造血”“重生”三步走。据了解,华英重整成功3年来业绩逐年增长,特别是2024年企业实现营收47.3亿元,同比增长27.68%; 实现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87.9%; 上缴税费9935.4万元,同比增长6.3%。

打造“世界鸭王”+“世界羽王”

重整后的华英焕发出新的生机:管理更加规范、盈利持续增长、员工队伍稳定。“下一步,华英将聚焦鸭产业和羽绒产业双轮驱动,推进‘四大工程’——战略组织化、组织数字化、资源能力化、能力平台化,强化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融合,目标是成为‘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百年企业!”许水均表示。

“华英不仅要做‘世界鸭王’,还要做‘世界羽王’!”华英人信心满满。从潢川的田间地头到全球的餐桌之上,这只从潢川起飞的“金凤凰”正展翅高飞。

华英的故事,不仅是一部农业产业化标杆企业的成长史,更是一曲政府与市场合力纾困的振兴乐章。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华英的“全产业链+品牌化+国际化”模式,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鲜活的样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