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广州市荔湾区第十八届“三元杯”粤剧、粤曲大赛在粤剧艺术博物馆举行。本届大赛共有40多个节目同台竞技,参赛选手年龄跨度从4岁幼儿到10多岁的中学生。除有荔湾区本土粤剧特色基地学校参赛之外,还吸引了来自越秀、海珠、番禺、从化等区的粤剧新秀参与。

来自蒋光鼐纪念小学三元坊学校的梁紫媛在比赛当天和同伴带来《红梅记——赠梅》《食荔枝》等多个节目。梁紫媛从6岁开始学习粤剧,精美的粤剧服饰让她喜爱上了粤剧,在五六年级期间,她每周要到荔湾区青少年宫上两节粤剧课。
“在学习粤剧过程中,我感觉最难的是学唱功,每天要见缝插针地练声。”今年,梁紫媛有计划参加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在升学后,她也打算继续学习粤剧。

老师帮孩子们整理头饰

上舞台前,孩子们装扮漂亮
来自海珠区教育实践基地海印南苑幼儿园的许玥苗今年6岁,从5岁起,她开始学习粤剧。在老师眼中,许玥苗的粤语发音、咬字是幼儿园一众小朋友中最正的。

许玥苗带来了独唱《荔枝颂》
比赛当天,许玥苗带来了独唱《荔枝颂》,这也是她学习粤剧后第一次登台参加比赛。“粤剧头饰吸引了我,让我喜欢上了粤剧,但让我感到最难的是练功,每天要拉筋。”许玥苗说,最喜欢的粤剧作品是《刁蛮公主憨驸马》,希望读小学后也能继续学习粤剧。

小朋友带来精彩粤剧表演

有不少节目与荔枝相关
“三元杯”作为荔湾区教育局在传承粤剧文化艺术工作中的重要赛事,自2006年取得冠名以来,历经18年沉淀,已成为辐射、影响广州的少儿粤剧赛事标杆。多年来,这项比赛得到了一批关心青少年粤剧发展的粤剧人重视和关心。

“小红豆”十分可爱

“小红豆”展示一字马
本次比赛,邀请了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粤曲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曲艺“牡丹奖”二度获得者陈玲玉,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秘书长陈艳冰,一级演员、广东粤剧院一团副团长吴泽东担任评委。

《彩云追月》

《采莲曲》
“三元杯”粤剧粤曲大赛坚持举办了十八届,在陈玲玉看来,这是一项难得的少儿粤剧比赛,“一项赛事能举办十八届,这对于粤剧传统艺术进校园有着积极作用。”
“荔湾不愧为‘中国曲艺之乡’。”陈玲玉认为,荔湾区有着丰富的少儿粤剧学习资源,如粤剧艺术博物馆少儿粤剧传承基地的培训课、荔湾区青少年宫粤剧课程、“三元杯”粤剧粤曲大赛等,能激发小朋友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为专业文艺团体输送人才。
担任多届“三元杯”粤剧粤曲大赛评委的陈玲玉发现,比赛能挖掘好作品、好苗子,参赛作品质量逐步提升,通过比赛除了能传承弘扬粤剧文化,还传播了粤语文化。

《凤阁恩仇未了情》

《杨匏安清廉显家风》
作为本次比赛的承办单位,蒋光鼐纪念小学三元坊学校将继续肩负粤剧、粤曲传承的历史使命,以粤剧、粤曲为纽带,联动广府文化资源,培育更多“有根有魂”的艺术新苗。
文、图|记者 马思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