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株“参”,秋收万贯钱。渭源县新寨镇农田里的一株株党参苗,正在孕育新的希望,在药农心里,自家的“党参田”是实打实的“绿色银行”。
新寨镇把“白条党参”作为乡村振兴的“黄金产业”,通过育良种、建基地、延链条、创品牌,使传统药材产业焕发出了新生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抓源头、种好药,培育种子种苗“夯基础”。围绕“渭源白条党参”品牌打造和道地药材基地建设目标,新寨镇按照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的思路,建设党参优质种子基地和种苗繁育基地,实施“户均一亩田”育苗工程,为全镇“白条党参”发展提供了优质种源保障。
建基地,强示范,促进绿色发展“提品质”。结合全县“百千万”项目工程,新寨镇按照中药材GAP标准打造千亩有机药源基地,推广“良种、良法、良管”措施,以科学化、标准化、绿色有机化种植为抓手,积极对接省市科研院所和县农技中心农业技术人员,围绕“病虫害防治、标准种植、微生物菌剂使用、土壤改良提升”等开展技术培训,提供技术指导,落实跟踪服务,确保了绿色标准化种植和科学管护。
育龙头,延链条,强化产业融合“保增收”。新寨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按照“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形成种植到销售有效闭环,逐步完善有机中药材供销产业链。同时,依托中药材趁鲜加工车间,引进相关企业,积极发展中药材初加工产业,培育加工大户,进一步提升中药材初加工能力,为群众增收拓宽了渠道。
创品牌,重宣传,紧盯品牌打造“促发展”。为了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新寨镇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紧盯“渭源白条党参”“渭源药膳”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宣传,因地制宜发展党参蜜、党参醋、党参酒等衍生产品,广泛传播品牌形象,推动党参产业做大做强。
截至目前,新寨镇有机药源基地已种植“白条党参”2000亩,全镇种植“白条党参”超过4万亩。
近年来,新寨镇始终将中药材产业,尤其是“白条党参”作为促进全镇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大力推广“832”中药材种植模式,围绕土壤改良、技术培训、跟踪服务持续发力,健全联农带农机制,高质量打造千亩中药材GAP有机药源基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记者:李力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