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国梦·劳动美】劳模匠心绘唐卡 艺术薪火永相传

时间: 2025-05-20 10:45:00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栾雨嘉

4月30日,走进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热贡艺术画院,在全国劳动模范获得者娘本院长的带领下,数十名学生正专注绘制唐卡。在颜料调配区,一名学生正将研磨好的青金石、朱砂等天然矿物颜料倒入瓷碗,反复搅拌,调配出细腻的色彩。另一位学生手持画笔,屏息凝神,仔细为唐卡图案描出金色轮廓。

作为画院的领航人,娘本不时穿梭在学生中间,为学员示范技艺、逐一点评修改画作。他时而俯身观察学生笔触,讲解线条走势;时而与学生探讨色彩搭配,分享多年积累的经验。在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里,娘本以劳模的坚守、热忱与唐卡为伴,扎根创作与教学一线,用质朴的方式诠释劳动的价值。

“‘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言犹在耳,时刻激励着我。”在娘本看来,唐卡这一艺术创作,把匠人匠心体现得淋漓尽致。

娘本满含深情地说,不久前,他与六位徒弟共同创作的唐卡作品《五十六个民族》在北戴河展出。这幅作品耗时六个月完成,凝聚了师徒的心血。

创作一幅唐卡需历经多个复杂步骤。起稿构图时,要反复琢磨人物比例、线条走势,待研磨好天然矿物颜料后,采用层层叠加的方式为图案上色,接着再为主体绘出金色轮廓。最后的画眼眶、点瞳孔等开眼工序,更是决定画作神韵的关键,稍有偏差便功亏一篑。“唐卡绘制容不得丝毫敷衍,每一道工序都是对技艺的考验,对耐心的磨炼。唯有秉持这份匠人匠心,方能让唐卡艺术在时光长河中熠熠生辉。”

娘本回忆,十二岁那年拜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让门下。寒来暑往,他在师父的画案边潜心学习,六年如一日的坚持,终于在十八岁时得到师父首肯,第一次独立完成唐卡画作。

二十岁的娘本已能独立带徒,但他从未停止精进技艺的脚步。后来,他跟随国家一级美术师罗家宽,系统学习汉族传统工笔绘画。他大胆尝试,将唐卡的用金技艺与汉族工笔绘画的线描技法相融合,逐渐形成精湛独特的艺术风格。

2006年8月,娘本创办黄南州第一家唐卡画院——青海黄南州热贡画院。他深知,热贡唐卡艺术不应被“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旧规所束缚。于是,他毅然打破传统桎梏,向所有热爱唐卡艺术的人敞开画院大门。

“习近平总书记在表彰大会上指出,要着眼推进共同富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造更加良好的就业和劳动条件,推进高质量就业。”娘本谈及这番话语时目光坚定,“这与我创办画院的初心不谋而合。我把热贡唐卡艺术家族传承、师徒传承扩大到全社会传承,免费招收贫困家庭子女和孤儿,为他们提供食宿、矿物质颜料等便利条件学习唐卡,手把手传授绘制技艺,为的就是让更多人通过劳动掌握立身之本。”

娘本始终相信,唐卡艺术不仅是文化瑰宝,更是能够托举人生的技艺。在他毫无保留的悉心教导下,一批批学员从执笔生疏的学徒,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画师。如今,已有2000余人在他的画院学有所成,其中800余名艺人更成长为热贡唐卡艺术保护、传承与发展的中坚力量,为黄南州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画院坚持开放式教学,现在有来自全国各地的73名学生在此学艺。”娘本介绍,“唐卡讲究口传心授,更注重‘学艺先修德’。”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年轻学子们不仅熟练掌握唐卡绘制的专业技法,更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涵养出独特的审美意趣。日复一日的专注研磨、精心勾勒,淬炼出年轻学子耐心沉稳的性格,帮助他们更好领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表彰大会上,“努力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的号召,更坚定了娘本授艺育人的决心。他为年轻唐卡画师开展矿物颜料调配使用技艺、白描起稿技艺、上色晕染技艺、金线勾勒技艺等一系列技能培训,帮助技艺不精、手法生涩的年轻画师实现从“会画”到“画好”的蜕变。

“五一”的骄阳为热贡大地镀上金边,在娘本的热贡艺术画院里,矿物颜料研磨声与画笔摩挲声交织成独特的劳动乐章。当欢庆的气息弥漫四周,娘本和他的学院依然以最虔诚的姿态,扎根在唐卡艺术传承的土壤里,用坚守与热爱,诠释着劳动者最纯粹的初心。

编辑:王有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