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总决赛 阜阳一小学生捧回一等奖

时间: 2025-09-09 14:59:00

9月6日,阜阳市举办第五届全省农民工大赛阜阳市选拔赛暨2025年“阜创汇”职业技能竞赛开幕式,同步举办“技能照亮前程”阜阳市技能人才成果展。  

  在成果展区,泉北小学三名学生的三件科技创新发明引发关注。  

  记者了解到,这三件科技创新发明于7月底在郑州举办的2024—2025学年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总决赛中分获一、三等奖。其中,苗镒同学的“基于北斗定位的水质检测漂流装置”荣获一等奖。


苗镒和他的“基于北斗定位的水质检测漂流装置”

  和老师去河边采样,他发明了“水质检测船”  

  苗镒是泉北小学五年级学生。记者看到,他发明的“基于北斗定位的水质检测漂流装置”形如一只小船,船身周边装有显示器,舱内布设电线和电路板。船底还有一个短圆柱装置,上面有一处凹槽。接通电源后,他将一张测试纸放入凹槽,显示器立刻显示出一串数字,同时船上的发声装置提示:“水质异常……”随后,他打开一款手机APP,界面显示出多项水质相关数据,其中包括刚才显示器上所呈现的数字。  

  “‘基于北斗定位的水质检测漂流装置’内置了水质传感器和北斗定位模块,可实时监测水质参数(如TDS),并将数据与位置信息通过北斗卫星传输至地面接收站。地面站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生成水质监测报告和预警信息。”苗镒说。

  现场,苗镒的妈妈介绍,孩子从小就喜欢拆装玩具、研究物件,三四年级就开始自学编程,还曾独立制作过机器人。这个水质检测装置是他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构思并动手制作的。  

  谈到这个发明,苗镒说,一次科学老师带他们到河边采样,他发现部分河段水质有点差,于是思考:如果靠人工寻找污染的源头,会非常麻烦,能否用某种装置替代?在这一想法推动下,加上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他最终发明了这个可实时回传水质数据的漂流监测装置。  

  苗镒说,漂流瓶作为一种传统的海洋观测工具,历史上曾被用于绘制地中海图和研究洋流。其原理是利用漂浮物的流动性,将所携带信息或传感器带入不同水域,从而实现对水域环境的监测。将这一理念应用于水质监测,可实现对大面积水域的连续实时监测,同时显著降低成本。  

  该装置的创新点包括: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水质监测技术相结合;高度集成传感器技术;实现实时监测与数据传输;具备大范围水域覆盖能力,一旦发现污染超标可迅速回传精准北斗位置;易于部署和维护等。 

许云程和他的“改进型全自动输液安全监护报警系统”

  会“报警”的输液系统,能“说话”的饮水机  

  现场展示的另外两件发明——“改进型全自动输液安全监护报警系统”和“特殊人群智能语音人机交互饮水机”,分别由泉北小学六年级的许云程和五年级的曹芯岩设计发明。这两件发明在本次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总决赛中获得三等奖。  

  在医院或诊所输液时,若药液输完、手部出现鼓包或回血,而护士因忙碌未能及时处理,该怎么办?“改进型全自动输液安全监护报警系统”正是为解决这一难题而设计。  

  许云程介绍,该系统内置液体传感器、液体温度传感器、颜色传感器、流速传感器等多种传感装置。当液体传感器检测到输液管内无液体时,会自动停止输液并更换新药瓶;液体温度传感器可感知药液温度,若温度过低则启动加热功能,避免因低温药液引起患者血管收缩等不适,提升输液舒适度;颜色传感器监测到回血现象会自动关闭输液;流速传感器实时监测并控制输液速度;系统还集成心率传感器,可精准监测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关键生命体征。一旦检测到手背鼓包,系统将立即停止输液,并通过云平台将报警信息及设备编号发送至护士手机APP,提醒及时处理。


曹芯岩和她的“特殊人群智能语音人机交互饮水机”

  对于盲人来说,使用传统饮水机常面临诸多困难:难以定位出水口、无法控制水量、难以判断水温而容易烫伤。“特殊人群智能语音人机交互饮水机”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发明的。  

  发明者曹芯岩在现场进行了演示:接通电源后,她发出指令:“思明同学(唤醒词),请把水加热到60摄氏度。”装置应答:“现在开始加热……已到达设定温度。”她继续下发指令:“请接大半杯水。”装置回应:“已接大半杯水。”  

  曹芯岩解释,该装置集成光电模块,可检测用户水杯放置位置是否正确;MP3语音播报系统引导盲人用户操作;蜂鸣器及无线传感器组件实现水满和水位自动识别;单片机模块则负责整个系统的控制与协调。  

  链接  

  全球发明大会  

  全球发明大会(ICC)创办于1983年,2020年由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正式引入中国,并入选教育部《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该赛事在国际青少年科创领域极具影响力与公信力。  

  此次总决赛规模宏大,吸引了全国近12万名青少年参与。经过省赛选拔,1万余名选手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赛事紧扣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设立了“传承与弘扬中华文明”“与自然为友”“无障碍世界”等15个公益主题及驱动性问题。  

  据市科技教育协会会长许永星介绍,本次大赛中,我市多所学校学生积极参与,共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8项。获奖证书已于开学前夕送达。

全媒体记者 储继明 文/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