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孙佃潇 福建报道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福建,是全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也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山多林多是其一大特色和优势。数据显示,福建森林面积1.21亿亩,森林覆盖率达65.12%,位居全国首位。
眼下,清明节将至,民俗祭祀、春耕生产用火迭加,进山踏青、旅游休闲活动频繁,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严峻复杂。在此背景下,福建将如何应对?近日,海报新闻记者实地走进福建省福州市、龙岩市、三明市等多地,了解当地如何打出一套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组合拳”。
护林员19年坚守防火一线:足迹遍布48万亩山林
“县里面发布橙色预警或禁火令的时候,我们就会专门安排2个人到瞭望平台值班,值班时间是上午8点到下午6点。”站在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海拔约900米的“云上境”瞭望平台上,护林队队长(扑火指挥员)李发祥向海报新闻记者介绍道。

古田镇护林员通过望远镜观测周边村庄是否有火情
“站在瞭望平台上,可以用望远镜观测到周边的8个村庄。如果看到附近有烟的话,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安排就近的护林员上前处置。”李发祥告诉记者,若值班人员一旦发现有突发火情,便使用对讲机与指挥中心对接,指挥中心会立马派出一支队伍,迅速处理野外违章用火。
就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远处山脚下突然升起一缕白烟,引起了李发祥的注意。这时,他立即中断采访,通过对讲机通知附近的护林队员前去处置。“你看,山的中间是田。据我目测判断,这是农事用火。”
“多年巡查下来,我们对自己管辖的区域已经非常了解了。”记者在采访中获悉,“70后”李发祥自2006年4月加入护林员队伍以来,始终坚守林业防火一线,他的足迹已遍布全镇31个行政村、48万亩山林,从“庙金山”到古田会议会址后山,处处可见他的身影。
“在2018年之前,是没有现在这个瞭望平台的。当时没有一个制高点,巡查起来比较辛苦,全部靠人力徒步巡查火情。自从有了瞭望平台,我们便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真正实现打早、打小、打了。”李发祥说。
古田镇作为5A级旅游区和红色圣地,森林覆盖率达86%,地域面积广阔,森林防灭火压力大、任务重。记者了解到,在此背景下,古田镇建立了“一个指挥调度中心、一个中心区域重点瞭望台、四个片区集中待命”工作机制。
在“云上境”瞭望平台,可与无人机巡察监控平台高效配合。在高森林火险期和重要时段,当地严格落实专项值班制度,每日安排2名护林员到“云上境”瞭望平台全天候进行森林防火动态监控,并安排1名无人机操作人员对重点地段、林区巡飞巡察,两者协同运作互通,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火情苗头。
在古田镇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可根据森林防火动态适时调整工作策略,统筹部署,确保各项森林防火任务第一时间下达至各村、各村民小组。据悉,近十年来,古田镇辖区内未发生一起较大森林火灾。
一专多能县级森林消防队伍:探索森林管护新模式
三明市永安市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集体林区和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达80.44%,是国家Ⅰ级火险区。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近年来,永安市持续探索县级森林消防队伍建设,依托永安市金盾森林资源管护有限公司,建立公司化、“防灭一体化”及现代化的一专多能县级森林消防队伍,被授名为“福建省森林灭火应急救援永安队”。

福建省森林灭火应急救援永安队进行防灭火技能演练
无人机、供水车、高压水泵、风力灭火机、高压细水雾……在福建省森林灭火应急救援永安队,记者看到多种现代化装备整齐排列、一应俱全,以保障日常森林草原防灭火需要。采访当天,该大队结合上述多款装备进行了一场防灭火技能演练,2处火场被迅速扑灭,充分展示了该支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扑救能力。
“我们坚持一个理念,有火不出村、明火不隔夜。现在,永安市每个村都有3个水源点,全部纳入到了我们的平台系统中。”福建省森林灭火应急救援永安队大队长、永安市金盾森林资源管护有限公司负责人林伟告诉记者,该公司坚持科技创新,建设了智能化“智慧生态战略信息指挥平台”,搭建了一体化、分布式“金盾应急作战平台”智能管控平台,并完善智能化火灾防控、应急救援指挥、综合战勤保障、公众消防服务4类基础支撑体系和N个专业应用系统,打造森林综合生态保护的“互联网+”智慧林业管理模式,不断提升火灾救援能力。
“永安市共有378万亩林地,我们现阶段已经管控355万亩,占比超过90%。”林伟向记者介绍,该公司采取“谁出资、谁受益”的企业化运作模式,依托森林巡防,与林权单位签订管护服务协议,将全市生态公益林、天然商品林统一纳入公司管护范围。将森林防火日常巡护、森林火灾扑救工作纳入社会化管理,探索建立了森林管护新模式。
空地一体协同作战:构建全方位防火网络
在三明市宁化县,林地面积27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3.78%,森林防灭火任务同样艰巨。在此背景下,宁化县作为全省无人机空地一体体系建设的试点县,通过引入先进的无人机自动巡飞技术,构建了“空—地”一体化的森林防火和应急管理体系,显著提升了森林火灾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无人机自动巡飞技术,构建“空—地”一体化的森林防火和应急管理体系
“我们在电脑上看到的都是实时画面,只要发现冒烟,无人机就会报警,然后人为介入判断这是否是真正的火情。”在宁化县一处无人机自动巡飞机场,福建东南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管理部负责人黄慧灵介绍道。
一旦发现火情,将如何处置?黄慧灵向记者举例,“如果是农业生产用火,我们会通过无人机的喊话器进行警告、劝导,让人员及时把火熄灭。如果是野外用火,周边没有人的话,我们就会及时把火情信息上传到宁化县应急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启动‘县-乡-村-组’四级森林防火机制,通知附近的基层人员现场处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24年,福建省应急管理厅将宁化县设为无人机空地一体体系建设的试点县,部署了20台无人机自动巡飞机场,覆盖全县95%的面积。通过无人机巡护系统,火源热点能够在第一时间被监测到,并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将坐标信息推送给乡镇网格人员和主要负责人,迅速核实和处置火情。与传统人工巡山相比,无人机巡护的效率提升了20倍,巡查时间更短、覆盖范围更广,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有数据显示,2024年底至2025年春节前,宁化县经历了长达55天的无雨天气,森林防灭火形势极其严峻。在此期间,无人机高频次巡检发现了223处野外未报备用火并及时制止,成功杜绝了森林火灾的发生。
“我们全县划分了1299个宣传网格和289个林地网格,每个网格员都配备了巡护终端、扑火工具和宣传小喇叭,确保防火责任清晰、宣传力度大、火源管控严、预警传递快、巡护覆盖全。”宁化县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罗永琰告诉记者,除了无人机空中巡护,宁化县还建立了“县-乡-村-组”四级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森林火灾预防工作格局。
“无人机的高频次巡检与地面网格化管理相结合,形成了空地一体的协同作战模式,极大提升了森林防灭火的效率和效果。”罗永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