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安县公安局以深化“三大专项行动”为契机,不断探索警务工作新模式,其中,该局宝塔派出所积极探索实行“下沉警力+家风引路+指南护航”的基层治理新模式,通过“一本指南、百名警力、千户家风”,打出“派出所主防”的“组合拳”,有效维护了辖区的和谐稳定。2024年以来,该所共主动排查矛盾纠纷1120起,调处化解1120起,成功率达100%,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工作目标。
警力沉下去 平安升上来
“大姐,这是我的警民联系卡,您要是发现村民之间有难以化解的矛盾,请随时与我联系……”近日,德安县公安局宝塔派出所社区民警在开展入户走访时说。
为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德安县公安局坚持大抓基层、大打基础、大抓落实,采取“刑侦中队下沉派出所”、50岁以上非领导职务民警下沉社区等方式,让派出所警力“两个40%”落到实处。此外,该局还积极推行机关民警“抢单”巡逻、城区“交巡合一”等举措,进一步缓解了派出所的工作压力,让社区民警有时间、有精力专注社区工作。
2022年以来,德安县公安局推行系列警务机制改革举措,让基层派出所民警能心无旁骛地做好社区工作。其中,宝塔派出所通过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机制,依托“一网情深”网格化管理模式,让民(辅)警沉入辖区49个片区网格、19个信息网格中,对邻里、婚恋、债务等纠纷开展拉网式排查,实现人在“网”中走、矛盾纠纷在“格”中调,力争清除风险隐患盲点,夯实“派出所主防”根基。
家风引前路 解纷更顺畅
“多亏了刘警官,我和弟弟终于握手言和。”2024年8月,在宝塔派出所门口,德安县宝塔乡岳山垅村村民李某向社区民警刘华明致谢。
李某与弟弟因宅基地纠纷,多年争吵不休。刘华明得知该情况后,与当地乡贤多次上门了解双方诉求,从家风、亲情等角度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数次调解,双方最终同意各让一步,握手言和。这是宝塔派出所以“德”润心、以“疏”治堵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
2022年,刘华明从德安县公安局车桥派出所调至宝塔派出所,他深受德安县车桥镇义门陈文化的熏陶,便将优秀家风文化带入工作中,同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文化融入基层治理。此外,宝塔派出所还以警务室为载体,以社区民警兼任社区(村)“两委”班子成员为契机,积极推动多元联调共治机制,联动法院、司法行政等部门,联合网格员、乡贤志愿者等,深入开展政策宣传、法治宣讲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打通矛盾堵点,取得较好成效。
指南定标准 执行更规范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我前夫再也没来纠缠我了。”黄某开心地对民警说。
几个月前,她与丈夫离婚,但在财产分割和女儿抚养问题上,两人发生了激烈争吵,先后报警7次。在民警的反复协调下,当事双方终于达成一致协议。
“虽然我是新警,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没有什么经验,但单位就社区警务工作既编制了工作指南,又规范了任务表,我对照着一步一步做,逐渐掌握了社区警务工作的要点。”宝塔派出所社区民警徐诗阳说,翻开“德安公安标准化警务工作指南”,140余篇工作指南、325项业务流程规范跃然纸上。这个被称为“警务SOP宝典”的标准化体系,就像“随身师傅”,能让徐诗阳快速成长为纠纷调解能手。
近年来,德安县公安局以实战需求为导向,创新开展警务标准化建设,通过系统梳理警种职责任务、推动统一公安业务规范、精准提炼基层实战经验,形成一套规范标准、系统全面的体系,该体系突破传统“经验式”管理模式,构建起“一本手册管流程、一套标准明规范、一个体系促执行”的新型警务运行机制,真正让每项警务工作“看得见流程、查得到标准、测得准成效”。(刘伟 吴骏 全媒体记者周浔)
编辑:何 山
校对:王小明
复审: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