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4月25日消息(记者 董楠)近日,工信部紧急叫停了汽车行业中汽车企业对智能驾驶功能过度宣传的现象。
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要汽车生产企业近60名代表参加会议。
这次会议的核心,就是为如今过度的智驾宣传划下红线。
去年4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工信部发布《关于汽车自动驾驶宣传规范的通知》,明确要求车企和科技公司禁用“完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等夸大表述,需标注“辅助驾驶”或“L2/L3级自动驾驶”,对智驾宣传进一步收紧。
今年2月,工信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其中提到,汽车生产企业需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也就是说,过去一段时间关于智能驾驶的“花式营销”行为已经被正式叫停。
上海车展“高阶智驾”隐身
在4月23日举行的2025上海车展上,央广网汽车频道记者也注意到,车企、技术供应商对于涉及智能驾驶的宣传口径都进行了调整。车企展台上均未看见“高阶智驾”“解放双手”等字样。
德赛西威董事长高大鹏在其全新智慧出行方案发布会上提到,随着工信部收紧智驾宣传,此次传播物料也进行了几版调整。
在为多家车企提供技术方案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Momenta的车展展台上,记者也从其工作人员处了解到,涉及“高阶智驾”字样的物料都已经被撤换。
但是,本届上海车展对于智能驾驶的传播并未因此停止。只是,很多车企、技术供应商的传播话术都进行了相应调整。

上海车展上博世展台的驾驶辅助系统展示(央广网记者董楠 摄)
地平线在车展前夕发布的L2智驾系统命名为城区辅助驾驶系统,在华为乾崑展台上,涉及智能驾驶、自动泊车等技术的表述都已经更改为“智能辅助驾驶”“智能辅助泊车”,小鹏汽车展台发布会上则一直未出现以往主打的“城市NGP”字样。

华为乾崑展台上的宣传术语。(央广网记者董楠 摄)
事实上,在上海车展之前,车企在智驾宣传中的话术已经开始调整。有汽车媒体收到比亚迪对于调整智驾话术的消息,其智驾系统天神之眼将在宣传中改为“驾驶辅助系统”。针对是否在进行上述车型命名调整的情况,比亚迪相关人士也回复央广网,称目前没有收到相关消息。
智驾过度宣传为何被叫停
近两年,车企为争夺市场份额,将L2级辅助驾驶包装成“高阶智驾”“城市领航”等概念,在宣传中以“全程零接管”为话题吸引眼球,这些都为用户对当前智能驾驶能力的认知造成了错位。而实际上,目前包括华为、小米、小鹏、理想等企业的技术路线,研发投入和能力表现并不相同。对于用户来说,对于各个品牌的技术能力也没有清晰的认知。
3月安徽德上高速的小米SU7事故中,三名女大学生开启小米汽车辅助驾驶智驾功能后,车辆因施工改道识别失败,径直撞上隔离桩引发爆燃。
最近央广网记者在采访多位小鹏车主时也了解到,其在驾驶小鹏汽车并开启辅助驾驶功能时均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在辅助驾驶系统开启时突然急刹导致差点追尾。很多小鹏车主也向央广网表示,其选择购买小鹏汽车,也是因为小鹏汽车老板亲自下场直播,并号称“0 接管”,从而产生购买意愿。
在社交媒体上,还有一些车主发布脱手开启智驾功能的行驶视频,针对这样的现象,德赛西威执行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部总经理李乐乐在与包括央广网在内的媒体交流中也提到,这说明用户对智驾的理解是不够的,今天的智驾做不到绝对的安全。
今年车企把竞争重点放在了“智驾平权”上,称要将智能驾驶能力在更多级别车型上下放,成为新车标配功能。
李乐乐认为,如果智驾保有量高起来,安全问题会更多,此时工信部出手叫停智驾过度宣传是非常合理的。“此时对于车企来说,首先应该做好宣传,让用户知道边界在哪。”同时,李乐乐也提到,用户要学会对自己负责。
最近,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在公开活动中对于如今智驾宣传乱象也直白地表示,部分车企对于L3的定义只是自嗨,不清晰、模糊的ODD(Operational Design Domain,运行设计域)会对用户在何种场景接管造成误导,他认为“真L3=清晰ODD+L4能力”。
专家:加强监管并不意味着研发降速
“小米车祸事件可以说是一个引子,由此暴露了行业的一些问题,比如关于智能驾驶的法律法规跟不上、车企为了销量搞营销、夸大宣传等。”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对央广网记者表示,过度宣传是为了提高汽车销量,从而给企业创收,但宣传内容却不一定能100%实现。
对于此次工信部发文的目的,张翔进一步解释称,“按照会议精神,车企以后宣传智驾功能时会更加规范,用统一的术语,不能每一个车企都有自己的说辞,让消费者摸不清头脑。”在他看来,工信部的公告对整顿行业的乱象,对智能驾驶的健康发展有非常好的作用。
同时,张翔也表示,加强监管并不意味着智驾研发“降速”:“此次并不是说对车企的研发进行监管,只是对车企的营销进行监管,所以智驾的研发应该不会受影响。”
目前,适用全国的司法层面上,针对智能驾驶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规定。张翔认为,工信部公告虽然不能替代法律的作用,但可以通过吹风会的形式,让车企以后在营销方面加强把关,要更加务实地宣传。
对于此次调整是否对研发进程造成影响,长安汽车首席驾驶技术官陶吉向央广网记者表示,目前对智驾宣传的收紧,对于研发进程并没有影响。
不过对于车企来说,研发层面依然有相应调整。
一位新势力智能驾驶技术负责人告诉央广网记者,随着智驾宣传的收紧,该品牌研发层面对OTA的升级速度更加谨慎,“以前是自测+体验用户测试,然后推向所有用户。现在只能自己做全面测试,面向用户的时间会推迟。”该负责人表示。
本届上海车展期间,包括华为、德赛西威、Momenta等公司都发布了其智能驾驶技术的最新进程和方案。华为发布的乾崑智驾ADS 4方案,通过云端的世界引擎+世界行为模型架构(WEWA架构),致力于提升智驾系统的全场景认知能力,从而突破多种场景贯通的智驾能力。
近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在其发布会上提到,2024年BU研发投入超过100亿,集团近1800亿元,BU投入8000名研发人员。华为对于智驾的研发投入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智能化相关技术依然是本届上海车展上的亮点(央广网记者董楠 摄)
同时,此次上海车展期间,华为联合多家整车企业呼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长远发展,不能背离安全初衷”,小鹏汽车宣布启动AI辅助驾驶安全训练营等。这也意味着,接下来如何推动行业建立统一智驾的安全标准,以促进技术迭代,将成为接下来智驾发展的重点。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