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愈发凸显,不仅承载着技能训练与职业素养养成的基本功能,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教育强国战略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劳动教育全面育人,成为高职院校亟需解决的理论课题与实践任务。
党的全面领导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中,强化党建引领,能够有效提升劳动教育的政治性、时代性和系统性,有助于推动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素质教育有机融合,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过程中仍存在重实践轻思政、重技能轻精神、重形式轻实效等问题,亟需从顶层设计出发,通过党组织的政治引领、组织保障和制度推动,强化劳动教育的思想内涵与育人价值。
优化路径
构建“党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在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建设过程中,构建具有思政特色的“党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优化劳动教育的关键路径之一。通过将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可以打造出“理论+实践”双融合的课程模式,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强调劳动实践的培养。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必须充分体现劳动教育的多维功能,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构建“劳动价值观+劳动技能+劳动文化”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这种体系不仅能够传递劳动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内涵,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精神,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强化党组织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中,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通过依托党建带团建,建立“党支部+劳动教育中心”模式,可以加强党组织对劳动教育的组织领导,确保劳动教育的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党组织的引导作用能够促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到劳动教育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入。党员教师与辅导员应积极担任劳动教育导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升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党组织要发挥其政治优势,将劳动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使劳动教育成为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创新劳动教育实践模式。为了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创新劳动教育的实践模式至关重要。构建校企合作、社会实践与校园劳动相结合的“三元融合”模式,是解决劳动教育中实践环节不足的重要路径。通过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劳动环境中锻炼自己的职业技能与团队协作能力。此外,学校应结合地方特色与国家发展需求,设立“红色劳动实践基地”,将劳动教育与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等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打造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劳动教育实践场所。通过这种创新的实践模式,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学习专业技能,还能深刻理解劳动的社会意义和历史责任。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为确保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高职院校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采用过程性考核的方法,将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的实践表现、思想政治认同及课程学习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这种多维度的评价方式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劳动素养,避免单一评价标准的局限性。此外,学校应设立“劳动先锋”荣誉体系,通过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通过表彰劳动优秀的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劳动热情,也能够激励其他同学积极参与到劳动教育中,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挑战与对策
尽管党建引领下的劳动教育改革在高职院校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实现从“劳”到“育”的转化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首先,部分院校的劳动教育仍侧重于技能培训,忽视了劳动的思想政治价值,导致劳动教育未能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其次,劳动教育与思政课程的融合度不够高,部分课程内容仍停留在技能层面,未能将劳动的精神内涵和社会责任深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实践中。再者,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往往过度强调劳动的技能水平,忽略了学生在劳动中思想政治觉悟、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
尽管党建引领下的劳动教育改革在高职院校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实现从“劳”到“育”的转化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首先,部分院校的劳动教育仍侧重于技能培训,忽视了劳动的思想政治价值,导致劳动教育未能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其次,劳动教育与思政课程的融合度不够高,部分课程内容仍停留在技能层面,未能将劳动的精神内涵和社会责任深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实践中。再者,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往往过度强调劳动的技能水平,忽略了学生在劳动中思想政治觉悟、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
总结
党建引领下的劳动教育改革,推动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从“劳”到“育”的转化。在这一过程中,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构建“党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劳动教育的思政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实践模式,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劳动教育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技能水平,还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创新能力。尽管在改革过程中依然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完善,劳动教育在新时代高职院校中的育人功能将日益突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未来,高职院校应继续加强党建引领,推动劳动教育的深度改革,实现从“劳”到“育”的全面转型。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四五”基金项目:党建引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创新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SZ222027)
(银海,共青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