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在短视频化的当下,如何唤醒我们的文化体力?我们邀请几位学者一起来探讨,并回答读者的相关问题。本期是清史学者林乾的一份答卷。
清史学者林乾谈“文化体力”(06:51)
如果选一本书送给你身边喜欢看影视的朋友,你会送他哪一本书?你为什么会选这本书呢?
我想给大家推荐《雍正十三年》。

《雍正十三年:登极者的权力博弈》,林乾/著,中信出版集团,2024年12月版
我这本书,回应了一些读者非常关注的问题,比如说邬师爷(邬思道)到底有没有这个人?实际上,邬思道是实有其人。当时李绂赴任直隶做巡抚的时候,他路过了河南,河南的巡抚就是田文镜。而田文镜可以说是一个吏员出身,没有科举考试的背景。田文镜在康熙王朝可以说已经接近告老还乡的年龄,但还是一个五品的官员。而到了雍正继位之后,在短短的两年当中,他就由一个五品的官员升到了二品,堪称是仕途当中发迹的一个奇迹。而田文镜究竟跟雍正是什么样的关系?过去有的说,他是田庄的一个主人,为雍正收田租的。后来李绂就弹劾田文镜,这其中涉及到一个人物,就是邬思道。李绂就认为田文镜是听取了邬思道,搞法家的这一套,对科甲的人严厉地打压。
还有李卫这个人物,在过去银幕的形象当中也有很多出现。李卫究竟是靠什么来发迹的?李卫可以说是告状、写小报告来发迹的。他在云南的时候,顶头上司是杨名时。杨名时认为李卫是个毛孩子,刚刚走向仕途,应该更稳当一点,经常批评他。李卫内心当中对杨名时就不以为然,后来给雍正写了一份小报告。这个密折写给雍正之后,杨名时的命运可以说从天堂掉到了地狱,在雍正王朝一直都是被打压的对象。当然雍正去世之后,乾隆皇帝就把杨名时重新重用。
所以在雍正去世之后和乾隆继位期间,也就是帝位更迭的这段时间,有很多的人物——我们都讲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样的时候都发生了命运的大转变。特别是李卫听说雍正去世之后,到京城当众跪倒在雍正的棺椁下面,一直磕头,把头磕得可以说流了血了。乾隆皇帝这时候把他拉起来,他说朕也会眷顾爱卿。这样的时候让李卫感觉到好像获得重生一样。
雍正天资聪明,可以说是智商非常高的一位帝君。但是他早年做皇子的时期,确实被康熙所冷落,被皇太子严厉地打压。根据满文的档案,发现了一个事情,就是皇太子有一次暴怒之下,暴打雍正。雍正那时候可以说跟皇太子是势不两立。皇子时期的雍正,不但跟皇太子之间的关系处理得不好,而且跟他的父皇康熙皇帝(的关系)处理得尤其不好。康熙皇帝第一次进行册封。册封呢,就是对一些成年的皇子进行封亲王、郡王、贝勒或贝子。当时,雍正实际上已经二十多岁,娶妻生子了。康熙封了很多人,但是只给雍正封了一个贝勒。当时大学士们就说,按照雍正的年龄和资历,也应该封王了。但在康熙皇帝的眼中,当时的四阿哥是一个性情无常、喜怒不定的皇子,就没有封他为亲王。经过了十年之后,康熙第二次进行大规模的册封。这个时期已经是废完太子之后,重新再立允礽为太子的时候,为了安抚诸皇子,他才封了四阿哥为亲王。
所以我们说雍正王朝,包括雍正本人的一些形象,那是经过他本人,还有他的儿子乾隆皇帝,不断地进行洗白。
他也确实是做了很多宫斗的事情,包括他跟八阿哥之间关系应该说当时是最好的,两人在一起进行很多的密谋。但是后来康熙皇帝在公推太子的时候,大家在畅春园推了八阿哥为太子。康熙皇帝变脸了,他就严厉地打压八阿哥。雍亲王为了自保,就主动地脱离了跟八阿哥这个阵营当中的联系。所以说雍正这个人呢,是善变的一个人,是多智谋的一个人。
读者提问: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读书和看影视综哪个更能高效地放松身心?
我最近在看基辛格先生晚年最后写的一本书,《论领导力》。

《论领导力》,【美】亨利·基辛格/著 胡利平、林华/译,中信出版集团,2024年3月版
在这部书当中,他说我们这个时代最担心的,就是碎片化的阅读。他说一个人的思想形成,还有他的主观世界的改造,还是要通过深度的阅读来完成。如果仅仅用碎片化的阅读,或者说用一些影视、综艺这些东西来获取知识,我觉得这就是基辛格所担心的那种,人形成不了一个比较深邃的思想。
我每天或者说每年或者说几十年如一日,就是在读书、写作这样一个循环当中。但我给自己(规定),除了专业性的书籍之外,每年大体要读三十本以外非专业类的书籍。
看一些综艺类的节目,看一些影视剧,特别是那些快餐性的东西,我觉得这未尝不可,它完全把自己换了一种环境,换了一种情境,这个很好。同时对一些人,我觉得特别是想在职场当中不甘于平庸的人,我还是希望大家回到书桌上来。
林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