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新闻网评论(评论员 楚天热事)2025年8月25日上午9:58,日光正烈,倾泻于荆江之上,激荡起一江碎金。
就在这片璀璨之上,一声汽笛划破长空,荆州港首艘“华航汉亚1号”轮,满载化工品、家电与食品的货轮从盐卡港区启航,将直抵韩国釜山和日本门司、大阪、名古屋四大港口。
江风拂过甲板,仿佛听见楚国舟楫的古老回响,正与新世纪的航迹在粼粼波光中交响。这声汽笛不仅标志着荆州成为长江中上游首个直航日韩的内河港口,更奏响了这座千年古城从“内河时代”迈向“通江达海”新纪元的序曲,为湖北乃至中部地区对外开放按下了“加速键”。
破局,从“绕道出海”到“一步通关”的革命
在湖北江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仓库里,工人们正将一批精密化工产品装上集装箱。公司外贸负责人胡茜难掩兴奋:“以前货物要绕道武汉、上海中转,现在从家门口就能直达日本,省时又力!”这种变化源于今年5月盐卡港区获批国家临时开放口岸,以及随之开通的国际直航航线。
长期以来,荆州及周边地区的货物出口受制于中转模式,物流环节繁琐、周期漫长、成本高企。数据显示,直航航线开通后,货物运输时间平均缩短7天,物流成本降低40%。以家电出口为例,此前运往日本需15天,如今仅需8天;化工产品物流成本从每吨千元降至600元以下。效率提升的背后是“智慧海关”的硬核支撑。在盐卡港区,海关关员通过数字化查验系统实现快速通关,报关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50%以上。这种“港口查验+属地放行”的监管模式,不仅减少了货损风险,更让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窗口。正如荆州海关相关负责人所言:“这条‘水上高速通道’让荆州制造真正驶入了出海快车道。”
与长江上游的泸州、宜宾等港口相比,荆州直航实现了“一步到位”的突破。以往同类港口货物需经上海或太仓港二次中转,而荆州凭借临时开放口岸政策,货物可直接报关出境,形成了“内陆直达远洋”的独特优势。这种优势使得丹麦马士基、法国达飞等国际航运巨头纷纷在荆州布局还箱点,进一步完善了物流网络。
升级,从“内河港”到“国家枢纽”的跨越
荆州港的蜕变并非偶然。翻开历史长卷,前五世纪这里就有官船码头,唐代成为重要港口,1895年《马关条约》后曾辟为通商口岸。今天的荆州港重拾昔日荣光,完成从区域内河港到国家物流枢纽的华丽转身。
在“枢纽壮腰”战略引领下,荆州构建起“大通道、大港口、大通关”体系。港口布局不断优化,形成以盐卡港区为核心的“一港九区”格局,2024年吞吐量突破9000万吨,预计2025年跻身“亿吨俱乐部”,成为湖北第五大亿吨港。盐卡港区凭借万吨级江海货轮停靠能力、1000万吨年通过能力和40万标箱集装箱处理规模,已成为长江中游“东出西进、南下北上”的核心节点。多式联运的发展更让荆州港如虎添翼。作为全国示范工程,荆州港实现了水运、公路、铁路的无缝衔接。浩吉铁路与焦柳铁路在此与长江交汇,形成“双十字”铁水联运黄金节点,煤炭等大宗商品可高效转运,支撑起“买全国、卖全国”的物流网络。2023年开通的荆州——成都铁水联运双向“长江班列”,将运输时间从10天压缩至3天,推动了与川渝产业的高效互联互通。
2025年2月,荆州首次跻身“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名单,成为湖北省继武汉、宜昌后第三个获此殊荣的城市。这一“国字号”头衔的背后,是荆州作为长江经济带与“四横五纵”国家物流大通道交汇点的战略地位,其服务范围已辐射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覆盖全国40%以上的人口和生产总值。
赋能,从“物流通道”到“产业引擎”的质变
直航航线带来的不仅是物流效率的提升,更是产业升级的催化剂。2025年1—7月,荆州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93.3亿元,同比增长63.9%,增速位居全省第三。这种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白色家电、食品加工、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与国际市场的直接对接。
在荆州江陵石化码头,一条5公里长的专用管道将华鲁恒升煤化工基地与港口连为一体,工业醋酸“出厂”即可直接登船。这家投资460亿元的煤化工龙头企业,正是看中了荆州港铁水联运的物流优势才落子布局。得益于直航航线,其产品出口日韩的成本降低30%,订单量持续增长。
磷化工产业同样受益显著。通过直航快速运抵日本后,荆州磷化工产品凭借成本优势,订单量增长30%。卫生洁具企业也借机抢占韩国市场份额,物流时效的提升让“荆州制造”在国际市场更具竞争力。据预测,到 2030年,直航航线将为荆州相关产业年均新增产值超50亿元。
这种产业赋能效应正在向周边扩散。直航服务已覆盖宜昌、荆门等城市,带动鄂中西地区100家以上外贸企业协同出海。美的等企业通过“中欧班列+江海联运”的模式,实现了“快速直达全球市场”的目标,形成了跨区域的产业协作网络。
展望,从“临时开放”到“常态枢纽”的未来
荆州的开放步伐并未止步于首航。按照规划,2026年4月和9月将再开通2次直航,并逐步推动航线常态化运行。更令人期待的是,“荆汉运河”工程和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正在推进,未来万吨级船舶可从上海直达重庆,荆州将成为衔接上下游的“航运心脏”。在国家战略加持下,荆州正加速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作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荆州将与武汉、宜昌共建湖北三大枢纽,强化长江中游双循环节点功能。这种区域协同发展模式,不仅能提升湖北在全国物流网络中的地位,更能推动中西部物流大动脉全面升级。据预测,未来五年荆州外贸集装箱量年均增速将超15%,企业物流成本有望再降40%,进出口业务年均增长18%。
江海联通处,开放潮涌时。
荆州正以通江达海的气魄,在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上,书写着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