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的2024年“小微企业质量认证提升行动”成果显示:参与提升行动的小微企业年度营收平均增长9.7%,销售额平均增长14.2%,利润率平均提升8.0%,质量成本平均下降5.8%。
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中有哪些质量难题?“质量认证工具箱”里有哪些工具?如何帮助小微企业提质增效、增强竞争力?
一个“焊接点”
撬动质量竞争力提升
“人工焊接生产举升机升降台,‘焊接点’总是掌握不好。”宋吉忠是辽宁营口市一家汽保设备企业的负责人,他在这个行业干了近30年。
举升机在汽车检修保养领域应用广泛。举升机升降台钢板经切割后,要进行多点焊接,焊接位置多为台面下折弯处,人工焊接不仅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稳定性也比较差。
辽宁营口市聚集了一批汽车保修设备产业的小微企业,“焊接点”是制约他们发展的普遍“卡点”。宋吉忠在当地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中心认证专家的“一对一”帮扶下,反复沟通实践,引进了举升机智能生产线,通过自动化生产,解决了焊接工艺不稳定等问题。
“专家了解了我们质量提升的需求,帮我们梳理了质量短板,指导我们运用认证手段持续改进生产工艺。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后,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宋吉忠说。在营口,通过相关质量认证的汽保企业还有70多家,2024年出口创汇超过2亿美元。
“质量认证工具箱”聚焦问题,实现精准帮扶。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排查小微企业面临的共性质量问题,以质量认证为牵引,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质量技术服务,累计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质量问题3.8万个,指导企业准确把握质量管理关键控制点。
据统计,全国468家认证机构对5.4万余家小微企业实施精准帮扶,减免认证费用3876万元,为64.9万家小微企业免费培训192.5万人次。
部分地区也存在对小微企业的质量短板和提升需求掌握不够精准,个性化认证服务方案、持续帮扶模式需要完善等问题。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相关负责人建议,围绕小微企业、地方产业特别是出口型企业、外向型产业的发展需求,不断创新认证技术和方法,提高服务精准性,推动质量认证服务可衡量、可感知。
(人民日报记者 林丽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