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时评#
近期,有媒体报道,一个2.7公斤的包裹,在多家快递公司手里,重量竟“神奇”地变成3公斤甚至4公斤。这多出来的“空气重量”,最终得由消费者掏腰包买单。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近十年来我国快递业务量增长了8倍,买买买、拆寄快递成了大多数人的生活常态。但在行业繁荣的背后,这种“向上取整”的计价方式,正悄悄“吸血”,也逐渐成为撕开行业规范的缺口。
如今,我国的快递事业飞速发展,我们每个人都是快递的参与者与使用者,我国实现了快递最高日揽收量7.29亿件,小小的快递已然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当然,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业,飞速发展的快递业也不例外,报道中的“向上取整”计价方式便是一个瑕疵。这种快递计价的悄悄“吸血”行为,虽是“蚁穴”,却也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
这种“向上取整”的“吸血”计价方式是不合法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在快递运单上如实标注快件重量。为何要强调“如实”?就是要求按实际重量收费。《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七十四条也指出,邮政企业、快递企业未按规定向用户明示其业务资费标准,或者有其他价格违法行为的,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规定处罚。“向上取整”显然违背了这一规定。
然而,为何这种违法现象如此泛滥呢?一方面,大多数人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是跟快递公司斤斤计较,我的快递会不会被暴力对待,算了,货物安全寄到最重要”的想法,对快递“向上取整”收费不做计较。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没有主动作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这种“向上取整”的“吸血计价”便成了潜规则。
的确,“就多收几块钱,没必要计较”,很多人对快递称重的“四舍五入”已习以为常。然而,这种小问题会积累成大问题。况且,当前全国人均年快递支出逼近千元,1kg与1.1kg的计费差乘以1700多亿件的业务量,就不再是个小数目了。而这样的“空气重量”换来的巨额利润,既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不利于快递业的健康发展。
遏制这种“吸血”现象,需要消费者自我警醒,更需要监管者主动“发威”。国家监管部门必须主动出手,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规范行业行为,出台惩戒措施。1.1公斤按2公斤收费,行业给快递包裹“加料”,监管就要给行业“加压”。要公开发威,立规矩,严惩戒,让收费走上法治轨道,保护消费者权益,助力快递行业健康发展。(殷建光)
来源:中国吉林网
初审:张楠
复审:曲翱
终审:陈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