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杭州的大学有哪些(杭州市高等院校名单)

时间: 2024-09-24 09:06:14

1. 浙江大学

简称“浙大”,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创新型高等学府,教育部直属,同时也是省部共建的重点大学。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我国顶尖学府之一,位列“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211工程”、“985工程”,多个重要学术联盟的成员,九校联盟(C9)、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等。

浙江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门类。学校设有多个学部、专业学院(系)、研究所、中心以及中外合作办学学院,并拥有附属医院体系。其中,计算机学院下设多个系、研究所和中心,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设计学等多个国家一级学科。

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公立高等院校,以其电子信息特色和经管学科优势而闻名。作为一所教学研究型大学,杭电在工、理、经、管、文、法、艺等多个学科领域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形成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教育体系。

在学科建设方面,杭电拥有一流的学术资源和强大的科研实力。学校拥有多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专业学位硕士点,形成了完整的研究生教育层次和体系。其电子信息类学科尤为突出,同时在经济管理、法学、艺术等领域也有较强影响力。

杭电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等,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被誉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学校还获得过多项国家和省部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及教学成果奖,彰显了其在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方面的成效。

3. 浙江工业大学

全日制本科至研究生层次的公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具有鲜明的工科特色,同时在理、管、文、经、法、教育、艺术、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全面发展。学校由教育部与省政府共建,是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国家“2011计划”首批牵头高校之一,入选多项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计划,如“111计划”等。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管理学、医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在工科领域,尤其是化学工程与技术、制药工程、生物工程、应用化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方向具有显著优势。浙工大设有多个学院,提供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学位教育,以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4. 浙江工商大学

作为一所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学府,浙江工商大学通过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对地方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其培养的毕业生在各行各业尤其是财经领域有着广泛影响,而浙商博物馆则成为了弘扬浙商精神、传承商业文化的重要阵地。

是一所以财经为特色,兼具多学科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历史悠久,学术底蕴深厚,与地方经济紧密相连,并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学校通过高质量的教育、研究和服务,持续为社会输送专业人才,推动知识创新和文化交流。

5.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由省政府创办,省水利厅、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专注于工科教育,尤以水利水电特色见长

学院因其在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育方面的卓越贡献,获得了“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和“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并被誉为浙江水利水电人才培养的摇篮。此外,学院还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这些荣誉彰显了其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优异表现和广泛认可。

学院构建了以工学门类为主体,以水利水电为核心,涵盖土木、机械、电气、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这一布局不仅体现了学院对水利水电专业的深度耕耘,也反映了其在相关工程技术与管理学科上的全面发展能力,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6.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作为公办高校,学院由市人民政府创办,省政府进行管理。学院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院是首批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浙江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积极参与并推进浙江省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截至2023年2月,浙大城市学院设有13个学院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浙大城市学院怀卡托大学联合学院),开设有42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工、理、管、文、法、经、教育、艺术等多个学科门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

7.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作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组成部分,信息工程学院是在杭电支持下设立的全日制本科层次教育机构,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在教学管理、学科建设、招生就业等方面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同时与母体学校保持紧密联系,共享部分教育资源。

学院秉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优良传统,倡导“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教育方针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电子信息及相关行业的发展需求。

学院专注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育,开设有相关领域的多个本科专业,如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8. 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

依托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按照新机制新模式运行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

学院成立于2000年1月,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具有明确的办学合法性。作为浙江中医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江学院承载着传承与创新中医药学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

学院利用浙江中医药大学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采用新机制、新模式运营,旨在实现教育体制创新,提高办学效率与质量。定位为本科层次教育机构,旨在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中医药及相关领域应用型人才。

9. 浙江理工大学

作为浙江省重点支持的高等教育机构,浙理工在省内乃至全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加入长三角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联盟,积极参与区域高等教育合作与发展,同时是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具备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等项目的实施单位,显示出其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办学等方面的显著成就。

学校以工科为主导,同时涵盖理科、文科、经济、管理、法学、艺术、教育等多个学科门类,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的格局。

作为“纺织老八校”之一,浙理工在纺织科学与工程等领域具有显著的学科优势和深厚的行业影响力。此外,学校在其他工程技术类专业、设计艺术、管理科学等领域也拥有较强的学科实力和特色专业。

10. 浙江农林大学

省人民政府重点支持的高水平大学,浙农林大在地方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校同时得到农业农村部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共建支持,体现了其在农林领域教育与科研上的重要地位。

涵盖农学、林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工程、经济、管理、文法等多个学科领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开设有60多个本科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广泛而多样化的学习选择。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以及多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链条。

11. 浙江中医药大学

省属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同时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教育部的共建支持,凸显了其在全国中医药教育与科研领域的核心地位。

以中医药为主体,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八个学科门类,形成以中医药为核心,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体系。

本科专业开设有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等众多中医药及相关领域的本科专业,充分体现了学校在中医药教育领域的全面覆盖。

研究生教育,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涵盖了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等核心学科,以及公共卫生、药学、护理等跨学科领域,构建了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12. 杭州师范大学

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8年创立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历经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等多个发展阶段,于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杭州师范学院。2000年以来,通过合并杭州教育学院、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教育机构,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并于2007年正式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

涵盖教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本科专业,开设有教育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英语、音乐学、美术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师范类专业,以及非师范类专业如心理学、法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临床医学、公共事业管理、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设置丰富多元,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规划需求。

研究生教育,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涵盖了教育学、艺术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构建了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13. 中国美术学院

学校起源于1928年由蔡元培先生倡导并亲任院长的国立艺术院,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综合性国立高等艺术教育机构。其后历经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等时期,1950年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1958年更名为浙江美术学院,直至1993年定名为中国美术学院。

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被纳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标志着其在艺术学科领域的顶级学术地位。

以美术学、设计学为核心,涵盖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等多个艺术学科门类,构建了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学科体系。

本科专业,开设有绘画、雕塑、中国画、书法学、跨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建筑学、艺术史论、艺术管理等专业,覆盖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多种艺术形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研究生教育,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包括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完整艺术人才培养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