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幔子是什么意思解释一下(二彩一百二十架幔子——解读妙玉茶具)

时间: 2024-08-26 08:35:18

前面写“成窑五彩小盖钟”的时候,已经得出结论,作者事分五彩,在五个地方说了一百二十回,并且将这五彩合起来就是事情的全貌。这样为读者提供了五个证据,看来作者也知道隐藏的反面很难解密,解密了人们也不会轻易相信,定然会有各种观点理由来反对,所以一个证据是不行的,容易陷入无尽的争论。


《红楼梦》这本书写到“五彩一百二十回”的第二个地方。是第十七回建设大观园的时候书中是这样写的:


一时贾琏赶来。贾政问他共有几种,现今得了几种,尚欠几种。贾琏见问,忙向靴桶内取靴掖内装的一个纸折略节来,己夹:细极!从头至尾,誓不作一笔逸安苟且之笔。看了一看,回道:“妆、蟒、绣、堆,刻丝、弹墨,并各色绸绫大小幔子一百二十架,昨日得了八十架,下欠四十架。帘子二百挂,昨日俱得了。外有猩猩毡帘二百挂,金丝藤红漆竹帘二百挂,墨漆竹帘二百挂,五彩线络盘花帘二百挂,每样得了一半,也不过秋天都全了。椅搭、桌围、床裙、桌套,每分一千二百件,也有了。”


这段的重点在于,“妆、蟒、绣、堆,刻丝、弹墨,并各色绸绫大小幔子一百二十架,昨日得了八十架,下欠四十架”。

为什么用妆、蟒、绣、堆,刻丝、弹墨末来做幔子?这么珍贵的布料做幔子也太浪费了,而且也不是一般人可以使用的。《顺治实录》中规定:


民公、侯、伯、一品二品官准用貂镶朝衣。貂褂、貂袍、及蟒缎、妆缎、金花缎、各样补缎、倭缎、花缎、素缎等项。

制被褥帐幔。如不照品级越分穿用、及存留违禁衣物。有官者照前程罚银。无官者鞭责衣物俱入官。


这样布料的使用,在清顺治朝有明文的规定,只有二品以上才可以用。包括制被褥帐幔,否则就是违禁。

蟒缎织有龙形的锦缎。云锦也是以缎纹组织,提花织成,因其用料考究、织造工精、绚丽多姿,瑰丽多彩宛如天上的云霞,因而被命名为云锦 (或曰因其图案文饰多应用“云纹”而得名)。清初的大诗人吴梅村就有词赞美道:


“江南好 ,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 ,冰蚕吐凤雾绡空 ,新样小团龙。”


妆花是南京云锦的品种之一,是明清时期用挖梭(俗称过管)方法织造纹饰的彩色提花丝织物。

“锦”字,是“金”字和“帛”字的组合,意思是豪华贵重的丝帛,刘熙《释名·采帛》“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惟尊者得服。

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织锦中最高贵的是‘南京云锦’。据《清会典》记载:“凡上用缎匹,内织染局及江宁局织造,赏赐缎匹,苏、杭织造。”可见江宁织造署督造的云锦是皇室专用的。

故宫博物院的织绣藏品绝大多数为清代皇宫用品,这些织绣品几乎都产自江南的江宁、苏州和杭州三处官营织造局。江南三织造规模庞大,资力雄厚,分工细致,管理严格,工艺精湛,代表了清代丝织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

《红楼梦》书中提到:


贾母薛姨妈都说:“这也是上好的了,这是如今的上用内造的,竟比不上这个。”

凤姐儿道:“这个薄片子,还说是上用内造呢,竟连官用的也比不上了。”


这是说曹家抄家后,云锦水平的滑坡,也间接暗示读者,这些人是行家,不在行内怎么知道云锦。连上用内造的都清楚,在不经意之间透露身份。

“大小幔子一百二十架”这句轻描淡写。读者正常阅读的时候不会想到这个地方还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当知道作者写的是“五彩”之一,再来看这一段,就知道作者已经透露“一百二十架幔子”,说的就是《红楼梦》这本书一百二十回。且是用华丽的云锦遮挡起来的。有遮挡就有内外之分,所以红楼梦有正面有反面。

“幔子”词语解释:悬挂起来做遮挡用的布、绸子等,一般用于做遮挡物。为什么幔子一百二十架说的是《红楼梦》这本书一百二十回呢?

用江南三织造所织造出来的各种云锦来做的幔子。这个“幔子”正好一百二十架。就是说,这本书一共有一百二十回,但是都是用“幔子”遮起来的,所以《红楼梦》书有正反面,透过这个“幔子”才能看到反面。注意幔子是由“妆、蟒、绣、堆,刻丝、弹墨,并各色绸绫”做成的。而这些透露曹家曾经掌控江宁织造,所以他家才有这么豪华的云锦做幔子。

当在《红楼梦》书中看到“妆、蟒、绣、堆,刻丝、弹墨,并各色绸绫”的时候你要注意了,这时候就要写反面了。不要让这些奢华的幔子挡住了你的视线。透过遮挡的幔子才能看到反面。


先写了八十回,欠四十回


“昨日得了八十架,下欠四十架。”,作者在规划写这本书的时候,先写了八十回,下欠了四十回。所以读者今天看到的各种脂批本《红楼梦》,都是八十回,后边四十回还欠着呢。

作者在规划时,就分成两部分写,断在了八十回。但是前八十回的反面故事是完整的。作者要写的反面,最重要部分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交代,这一点从很多“五彩”在前八十回都完整的出现可以得到印证。

今天看不到后四十回,作者是否已经写了一部分,或者已经写完了,都不是急着要研究的问题,先研究完前八十回,再说后四十回的事。

通过作者的指引,一点一点解读,你会看到前八十回,反面写的都是大忌,抄家灭门的事。虽然用幔子挡住,没有留下未密之缝,也是提心吊胆,惶恐不安的。

乾隆皇帝是看过这部书的,如果真正看懂了书的反面,后果得有多么恐怖!你一定记得“风月宝鉴”的反面是一个骷髅。

欠下的后四十回,作者已经做好规划室肯定的,写了一部分也有可能,或许担心反面的恐怖,而不敢拿出。但是这本书规划了一百二十回是肯定的,至于各种这本书多少回的说法都是猜测。批语甚至在其中起到了干扰作用。五彩一百二十回才是作者的真意。

可惜这么多年来,读者看到的《红楼梦》都是正面。反面用幔子挡住了,所以看不到。没有一个红学家告诉读者这个骷髅,为什么在“风月宝鉴”的反面。

作者深谙读者心里,认准了读者会将注意力放在高大上的韵味上,就是文学大家和红学大家都统统上当。殊不知作者说的,就是简单的能够品尝的味道,就写在了四十一回的回目上“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梅花雪”的味道,这是打开《红楼梦》反面的前奏。这些味道需要细细解读。不可能一蹴而就。

三百年来读者对此视而不见。这也不能怨读者,是作者太过狡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