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
中小企业通常规模较小,经营风险相对较高。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其生存和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这使得金融机构在提供融资时较为谨慎。
缺乏足够的抵押物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往往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难以满足金融机构对抵押物的要求。
财务制度不健全
部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混乱,财务报表不规范、不透明,导致金融机构难以准确评估其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
融资信息获取难,融资渠道单一
很多中小企业由于信息的闭塞,不能有效地寻找到适合的投资机构。而且一些多元化融资平台还未全面向中小企业开放,导致中小企业大部分的资金需求依赖于银行信贷,融资压力集中于银行体系。
市场竞争较弱势,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
市场上,大型企业靠资金实力、规模优势、股东背景、管理优势,压制了中小企业。机会不平等,注定着中小企业在市场上难以赚到钱,而且,在供给过剩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在供应链的两头都受到挤压和掠夺。由此中小企业经营成本较高,风险投资大,由银行独自承担,加重了银行谨慎放贷。
国家政策的影响
虽然国家多次提出要发展民营企业,扶持中小企业,但银行主要是以抵押贷为主,提供了税易贷及小额信用贷无法满足企业资金周转需求。还有银行投放的客户好多是资金中介推介的,中介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过度包装企业,即使从银行融资而没有能力还款,进而造成银行对中小客户更不敢发放贷款,造成恶性循环。
金融机构因素
银行金融机构的运作机制约束中小企业融资。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国政府为有效地避免金融危机带来更深层次的危害,都采取了谨慎性原则。这一宏观调控,使得中小企业贷款首先受到伤害。金融机构内部清理整顿,使得银行收缩信贷规模,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惜贷”。
信用担保体系因素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不完善,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机构少,并且担保基金的种类和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民营担保机构受到所有制歧视,只能独自承担担保贷款风险,而无法与协作银行形成共担机制。由于担保的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及补偿制度尚未形成,使得担保资金的放大功能和担保机构的信用能力受到较大制约。
直接融资因素
企业的直接外源融资主要是通过发行股票的股权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的债券融资。从股权融资来说,上市的门槛太高,使得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通过这种方式解决急需的资金。虽然创业板的推出,低门槛进入、严要求运作的特点将有助于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机会,但创业板在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不足。从债券融资来说,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股票市场和银行信贷市场的发展,而且中小企业往往达不到债券发行额度的要求,因此,中小企业要通过债券融资几乎没有可能。
法律体系因素
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一直缺乏比较有效的法律保护,尽管《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少数法律对中小企业有一定的规范,但是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上市等融资方面的保护甚少。2003年出台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在经济法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中国真正走向市场经济的标志之一,也是中国实现经济民主化的重要一步。但是,《中小企业促进法》也存在着局限性,中小企业的法律保障体系还有待完善。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企业自身、金融机构、政策环境等多个方面。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企业自身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