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的文学形式主要是散文和赋,当时散文以司马迁成就最高,赋以司马相如成就最高,所以,有"两司马"。
司马相如,四川蓬州人,原名司马长卿,因为仰慕战国时代的名相蔺相如才改名,西汉文学家,汉赋的代表作家和奠基人。司马相如一生著作颇丰。据《史记》记载有29篇,但流传至今的为数不多。他的作品现存有《天子游猎赋》、《哀二世赋》、《长门赋》、《大人赋》等。
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上。他通过自己的辞赋创作实践和有关辞赋创作的论述,对辞赋创作的审美创作与表现过程进行了不少探索,看似只言片语,但与其具体赋作中所表露出的美学思想结合,仍可看出他对赋的不少见解。他已经比较完整地提出了自己的辞赋创作主张。
咱再说说司马迁,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字子长,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著有《史记》、《报任安书》、《悲士不遇赋》等。
司马迁20岁时,就到各地游历,为写《史记》做准备,进行实地考察。他亲自采访,获得了许多第一手材料,保证了《史记》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元封三年,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负责掌管国家图书典籍,天文历算和文书档案,得观国家藏书,为治史提供了众多的资料。《史记》不但是中国史传文学的集大成者,而且它的文章对于魏晋小说、唐宋古文,甚至宋元戏曲,都有很大影响,成为中国文学重要的源头活水。他为后代的传记文学树立了光辉典范,成为后代散文家写作的圭臬。它直接影响了我国古代小说的形式和表现手法,也成为后代戏曲、小说提供了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