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南昌八大山人简介(南昌应该永远感谢的几个名人)

时间: 2024-12-03 08:51:10

南昌古称豫章、洪都,是江西省省会,因“昌大南疆、南方昌盛”而得名。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天才诗人王勃为南昌留下的千古名片。南昌应该永远感谢的几个名人:王勃、八大山人、徐孺子、王阳明……


王勃

盛唐天才诗人王勃及其千古绝唱《滕王阁序》,堪称南昌最为经典的代言人和城市宣传海报。可以断言,南昌最经典的城市文化IP就是滕王阁和王勃的《滕王阁序》。《滕王阁序》开篇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这就是王勃为南昌留下的千古名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滕王阁的绝美IP宣传语。


南昌,应该永远感恩这位不幸早逝的天才诗人王勃,假若没有王勃这篇千古流芳的《滕王阁序》,就没有数十次反复重建的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滕王阁,南昌的人文底蕴和知名度也就会必然逊色很多。

南昌,应该郑重地为王勃在滕王阁前显著位置重塑巨型雕像,而不是在景区某个不显眼的花园角落摆个塑像。南昌没有理由冷落这位给南昌带来千古荣誉的天才诗人。


八大山人

“恕我直言,在我到过的省会城市中,南昌算是不大好玩的一个。幸好它的郊外还有个青云谱。”余秋雨先生这句《文化苦旅》一书《青云谱随想》开头语,不经意间给南昌贴上了“不大好玩”的标签,至今南昌人耿耿于怀。而被余先生青睐的青云谱,其实叫“八大山人纪念馆”,余先生感兴趣的是怪癖而多才的八大山人朱耷八大山人的确是南昌的一张经典文化名片。


朱耷号八大山人,南昌人,为明朝皇族江宁献王朱权的第九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徐孺子

徐孺子是东汉南昌名士,赣鄱大地立德立身第一人,被后人千秋传颂为“人杰地灵之典范”,也是《后汉书》中唯一立传的江西人。

王勃的绝世名篇《滕王阁序》有“人杰地灵,徐孺子陈蕃之榻”不朽的名句,传为千古佳话。据说豫章太守陈蕃非常敬重徐稚之人品而特地为他设了一座专用的榻,待他归来时,别人无法得到他的食物。徐孺子在陈蕃的家里住宿时,陈蕃特地为他准备了一张床铺,供他眠卧。

南昌城内的孺子路、孺子亭公园、高士桥等,都是后人为纪念徐孺子而设立的。徐孺子学问渊博,精通经学,淡泊名利,被人们称赞为“人杰地灵之典范”。徐孺子一生没有当官,却以学问和品行闻名,因其“恭俭义让,淡泊明志”的处世哲学受到世人推崇。江西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著名学者黎传绪教授认为:没有徐孺子,就没有南昌的文化,高士文化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王阳明

“抬举”这个词的典故,最早源于500年前南昌数十万百姓抬举恩人王阳明。

南昌的宁王叛乱,明朝危在旦夕。正在江西的王阳明,迅速组织了一支军队,在鄱阳湖大战将宁王打败,并生擒宁王,挽救了明朝的命运,也拯救了南昌数十万百姓于水火之中。后来,王阳明去广西赴任途中路过南昌。南昌是他平宁王之乱、救百姓于水火的地方。救命恩人回来了!南昌百姓奔走相告倾城而出。数十万父老军民都要一睹恩人的风采,乡亲们抬举竹轿,将恩人从头顶接力传递到巡抚衙门。


南昌的阳明路是纪念王阳明而取名的。王阳明是浙江人,悟道在贵州,事功在江西,最感恩阳明先生的是江西人,包括南昌人。

王阳明与南昌也是有缘分的。他17岁奉父命来南昌成婚迎娶诸芸,在南昌城呆了一年半后携诸氏归余姚。后抛家舍业,在江西四处游历,求访问教。夜访铁柱万寿宫。官府习字,问学娄谅,而“问学娄谅”是中国心学史上的重要事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