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雪莲果怎么种植最好(种植参考:“地下水果之王”,一亩能赚一万多)

时间: 2024-11-05 09:33:48

水果一般都是都是结在树上的,雪莲果却是长在地下的,乍一看还以为是是红薯呢。其实它叫雪莲果,被称为“地下水果之王”。


产品特点


雪莲果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叫菊薯、雪莲薯、地参果,茎直立,圆形实心,紫红色,丛生,高2-3米。叶对生,宽心脏形,表面粗皱,稍厚,叶长25-30厘米、宽15-20厘米,叶柄长7-12厘米。头状花序簇生于茎顶,花盘3-6,舌状花、黄色。瘦果。须根系,分布于耕层5-30厘米。块根纺锤形。块茎着生于根茎部,不规则形,表皮粉红色。

雪莲果块根皮薄汁多、无渣,不仅可削皮直接生食、配菜,熟食可炒肉丝、下火锅、炖煮鸡肉或排骨食用,能烹调成多种美味佳肴,还可加工成果脯、果脆片、果冻、果糕、罐头等;叶片与花瓣可制成果茶,冲泡饮用;其茎秆可制作优质饲料等。 利用雪莲叶的清咽、抑菌作用,将雪莲果、胖大海、合欢花、柴胡做成清咽含片。

生长环境

雪莲果原产于从智利中北部到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的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中高原地带。新西兰、日本、巴西、韩国、欧洲和中国等地均有引种栽培。

雪莲果特耐强光,喜中低温,忌涝怕旱。在年均气温18℃以下的地区都能生长。生长适温5-25℃,最适气温10-20℃,相对湿度80-85%。块茎(即种薯)在播种后约2个月萌发,温度高于16℃时,块根开始膨大,20-25℃时进入膨大高峰期。不耐寒,遇霜冻地上茎枯死,块根在0℃以下不易受冻。因此,适宜在低纬度、海拔约1000米、常年云雾缭绕的温凉山区生长。

栽培技术

整地

选排灌方便、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约50厘米以上)、有机质含量15%以上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土地块。整地时,要求细、匀、松,创造深厚、疏松的土壤条件,以提高土壤的透性、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有利于根系充分生长发育和块根膨大。种植前一年,于冬季深翻约30厘米,晒白,开深沟作畦,在排水良好的地块做宽畦,在排水差的地块做窄畦或高畦(畦高35-40厘米,宽约100厘米,沟宽约40厘米)。

定植

采用单行种植的方式,行距约140厘米、株距约50厘米,种植密度为900-950株/亩。施基肥时,在畦的中央开1条深约20厘米的沟,在沟内均匀地撒上一层生石灰,再集中施基肥。基肥每穴用商品有机肥1千克和草木灰0.5千克。在基肥表面施一层薄土后,移栽种苗,浇透定根水。

抚育

1、肥水管理:雪莲果在生长前期需水量较少,在生长中、后期,随着块根的膨大,需水量剧增,要及时灌溉。施肥以基肥为主,适当追施钾肥。在块根膨大时,结合中耕培土,每株追施硫酸钾50克,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并注意培土起垄,不要将膨大的根裸露在土面外。

整枝摘心:当雪莲果茎长到1米高时,会有部分分蘖枝,要将过多的枝条除去;长势过旺的植株还需摘心,控制地上部分旺长,促进块根膨大。

采收

雪莲果尚未有法定的成熟标准和采收期,但生产中,采收早晚与其产量、贮藏、留种、加工利用和轮作有密切关系。由于块根汁多脆嫩,采收过早易裂,降低质量,增加裂薯率,宜在12月上旬土壤稍干、块根自然失水后,再陆续采挖,可减少裂薯率;过晚采收易遭受冷害。

雪莲果于11-12月份花谢后,待全部枝条、花败后,植株茎尖开始凋谢,遇霜后叶片开始黄化,地上部分干枯或在薯转为橙黄色时,先将枝条砍割留20-30厘米的基桩,挖松两侧墒沟,连同基桩慢慢拔起,剥离块根,然后用尖刀从底部切除,切口不得大于2厘米,否则,易腐烂,把块根拿下,放置阴凉、通风处。由于块根含水量高、皮薄,呼吸作用旺盛,与空气接触时表皮易变为绿色,对品质影响较大,所以贮藏时间不宜过长。

留种

雪莲果采挖后,把种球芽切下,待伤口晾干后,用75%的高锰酸钾溶液涂抹,或用10000倍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分钟,捞出后,用湿河沙埋于地窖或无冻害的室内假植,芽眼朝上,待来年2-3月份扒开河沙,种芽长约4厘米时,便可定植(各地应根据气温而定)。


种植案例

李大叔就是种植这雪莲果的大户,以前他和村里的好几个老乡都在外地打工,打工的时候,他发现了这种水果,处于好奇就一直考察,研究明白后想着回乡创业,于是回到老家种植了雪莲果,一开始没经验就先种2亩地试一试。

种植的第一年村里大部分人都不认识,觉得东西不靠谱,没想到第一年亩产就有5000多斤,收购价是2元一斤,这样一下就能收入上万元。

看到前景这么好,李大叔就扩大了种植面积,先是20亩,现在已经有100亩了。

村民们看到李大叔发了财都过来取经,李大叔告诉村民,这雪莲果种植简单,关键是丰产又丰收,这几年每亩产量几乎都在600斤以上,现在收购价格有上涨了,一斤2.5元,如果网上卖价格还能更高一些。

粗略的一算,一亩是就能达到1.5万,这样除去成本,纯利润就能有一万多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