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中国地名非常丰富多样,包括省、市、县、乡镇等各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以及山脉、河流、湖泊、岛屿、草原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名称。那么河南省安阳市辖区内各地地名来历是怎么样的呢?
河南省
元置河南等处行中书省。清代正式称为河南省。因位置得名。古处大河(黄河)之南,故称河南。
河南省安阳市
1949年,析安阳县城及四关置安阳市。七国时为魏宁新中邑。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0),使武安君白起破赵兵于长平。五十年(前257),分其军为三,命王龁将而伐赵邯郸。是岁,秦别将张唐攻魏拔郑。王龁攻邯郸不拔,遂引兵从张唐拔宁新中。因“宁”与“安”义近,且此地位于淇水之北,水之北谓之阳,故名安阳。《史记·秦本记》载:“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王)攻邯郸,不拔,去……攻汾城,即从唐拔宁新中,宁新中更名安阳”。
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
因境内文峰塔而得名。据明《河南总志》记载:“天宁寺,在本府城内西北闻善坊。”元代重修永庆院,改名天宁寺,天宁寺塔位于天宁寺内。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知府黄邦宁主持重修此塔,在塔门额上题“文峰耸秀”四字,因与南边的昌庙相呼应,故称文峰塔。此塔为文峰区内标志性建筑,寓意“人文荟萃、人才辈出的文化高峰”。
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
1973年,设立北关区。因所处地理位置而得名。辖区位于安阳老城北关附近,故名。
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
2003年,撤销铁西区,设立殷都区。以境内殷商都城遗址而得名。
商盘庚自奄(今山东曲阜)迁都于此,国号为殷,为殷王朝腹地,故名殷都。殷商都城遗址位于此而名殷都区。
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
2002年,撤销郊区,设立龙安区。以境内的名山和名花命名。《安阳市地名图集》载:境内有北齐名胜九龙山及清乾隆赐封的名花“安桂”,故名。
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
秦统一六国后始置安阳县。因位置得名。《史记·廉颇列传》载:“赵惠文王二十四年(前275)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已有安阳之名。历有“以其在淇水之北,故名安阳”之说,具“安定、兴旺”之意。
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
因县城地处荡水之南而得名。荡水,汤河古名,古文“荡”同“汤”。
始称荡阴。因地处荡水南岸,水之南谓之阴,故名。据《战国史》载:“荡阴地名出现在前350年。因地处荡水(汤河古名,古文荡同汤)南岸得名。”汉《山海经·西山经》载:“上申之山,汤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北魏《水经注》载:“荡水出县西石尚山泉,流经其县,县因水以取名也。”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滑州。因滑台城而得名。明洪武七年(1374),废滑州为滑县。
据《读史方舆纪要》卷十六载:“滑台城有三重,都城(南燕慕容德曾建都于此)周二十里。相传,卫灵公所筑中小城,谓之滑台。昔时滑氏为垒,后增以为城,高坚峻险,临河(北临古黄河)有台,故曰滑台。”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
西汉高帝九年(前198),置内黄县。因地理方位得名。据《内黄县志》记载:西汉高帝九年(前198),始置内黄县,时属魏郡,立足魏地,自我观物,黄河以北为内,黄河以南为外。县处黄河以北,且已有外黄县,故名内黄。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
1994年,撤销林县,设立林州市。以古为林州而得名。西汉置隆虑县,以西临隆虑山得名。东汉延平元年(106),为避殇帝刘隆讳,改名林虑县。金置林州,故名。
地名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地名知识为载体,深度挖掘“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的主旨内涵,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展现中华大地的万千风貌,引导人们发现地名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文化华彩和人生百态,重点解析地名中深藏的中国智慧,从身边的地名中收获新知,感悟中华文化要义,感受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唤起根植于人们心中的家乡情结与热土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