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韩式半永久什么梗(热门电影票房好评分差!)

时间: 2024-10-31 10:04:40

今年的国庆档,口碑一再下滑,这一现象引人注目。有趣的是,评分较低的电影反而取得了较好的票房成绩。其中,《前任4:英年早婚》以6.4分垫底,然而这已经是该系列电影中的最高评分了。前两部的评分甚至没有达到及格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部电影越受诟病,反而越受欢迎。第三部票房高达近20亿,成为年度国产片票房的第三名,而最新一部的票房也已经突破5亿,仅次于《坚如磐石》,稳居国庆档票房的第二名。猫眼预测票房甚至接近10亿。这让人不禁好奇,是什么驱使观众如此热情地为这部电影喝彩呢?

每当回想起《前任3》的爆火现象,我都感到匪夷所思。以仅有3000万的制作成本,却能够创下超过19亿的票房。这部电影几乎没有什么剧情,也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视听语言,更不用说深刻的洞见。它却让许多观众陷入其中,由衷地领悟了爱情的真谛。这让我深感好奇。

回顾起《前任3》的票房成功,我承认它确实有一套成功的策略。虐心是其中的关键。电影系列的名字“前任”本身就具有一种负面效应,直击当下的爱情痛点,成为该系列的致胜法宝。《前任3》结尾的虐恋情节,韩庚扮演至尊宝,于文文过敏吃芒果,以平行蒙太奇的方式展现男默女泪的虐恋情节。无节制的配乐和极端的煽情手法,使由于《前任3》演唱的《体面》一炮而红,也成为电影的最大招牌。这样的手法非常实用,从本次的宣传活动中也可以看出。

爆梗也是成功的策略之一。导演田羽生曾在采访中表示,电影中的素材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要么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要么是身边朋友的经历。大量插入互联网段子,实现了所谓的生活化。男生分手后,先放生,后回味;女生分手后,先坍塌,后重生。田羽生导演善于定义,爆梗式的台词让电影多了些许嘴替的特点。同时,电影也蹭取了社会热点话题。四部《前任》电影都以催婚为开篇,试图引起观众的情绪共鸣。虽然整部电影都充斥着狗血剧情,但这丝毫不影响玩梗和自嗨。《前任4》延续了这一传统,并且紧跟时代潮流,借用相亲软件展现了大数据的魔力,还引入了"结婚冷静期"这一概念。导演不仅擅长定义人际关系,还喜欢定义男女本身。这也是该系列电影大火的一个重要因素,即自嗨。

简单来说,前三部电影都是为“直男癌”观众打造的礼物。片中的价值观相当恶臭,比如《前任1》开头就上演了一幕"驾驶我的车"的场景,郑恺伸出半握的手在风中晃动,满脸坏笑。他回味着不同车速带来的不同感觉,说道:"当达到40迈的时候,就有B的感觉"。主角们在派对中挥霍无度,他们对派对的最大要求就是"干净",而小哥立即接话说:"有好多姑娘,没来得及用。"以"前任"作为噱头,却讲述的是男性的无差别扫射视角。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这部电影之后会出现交友热潮。现在,与该系列相关的段子和评论仍然存在于电影主题曲的评论区。从导演的独特视角,我们也看到了严重的双重标准。男人可以整夜狂欢在夜店,却对身边的女孩嗤之以鼻。当女孩戴口罩时,他还会讽刺一句:"怕把口水甩出来啊"。男人看不上夜店的女孩,也放心不下漂亮的女朋友。男人可以选择不爱,但最怕被绿。这种自以为幽默的下三滥梗,暴露出严重的焦虑和阉割。而观众所说的"照镜子"也不再令人惊讶。电影中光怪陆离的男女世界,引起了某些单身男士的共鸣。问题就摆在那里,但他们永远不愿意找自身的原因。"婚姻到底给男人带来了什么"。

每种电影都有自己的受众群体。即使是性喜剧,也并非一无是处。比如《宿醉》系列,无所不用其极地恶搞单身派对狂欢。该系列电影的票房也不俗,豆瓣评分达到7.7分,可以说不低了。我们害怕的不是渣男,而是渣男披着羊皮的狼。《前任》系列电影最大的问题不仅是明面上的烂俗,更是包装下的恶心。一部以渣男为主角的性喜剧,居然鼓吹男女平等。《前任3》一开始就通过主角的口吻,不断诉说男人们的苦楚,每一句台词都相当令人发指。比如,男人为事业奋斗不易,女人不应该阻碍。再比如,女人是男人争夺的资源,优秀的女人应该配得上更优秀的男人。就是"男人真的太累了"。导演在处理这些问题时非常狡猾。两性关系竟然变成了一场比武大赛。比的是谁更渣。男人分手后立即开始追求一众姑娘。你不仁,休怪我不义。女人也开始反击,找来一群"小狼狗"。看起来双方都各打五十大板,实际上纯粹是创作者以己度人的表现。退一步说,所谓的"小狼狗"只不过是混迹于娱乐场所的花花公子。自费的女主角们仍然是被围猎的对象。至于男人喝酒找小姐,却被视为理所当然。那些姑娘们甚至不配拥有姓名,只能被称为"韩式半永久"。默认男人世界的规则是正确的,本质上还是对女性的物化。至于今年的第四部电影,同样投机取巧。近年来,女性观众逐渐成为观影的主力军。随着女性意识的发展,该系列电影中那套直男癌的观念必然会受到谴责。制作团队改变了营销策略,将重点放在了女性角色身上。他们声称:"女主们越来越清醒,越来越当下"。同一角色的形象发生了180°的巨大转变。丁点这个角色之前一直被塑造为拜金女的形象,经常发表拜金言论。但到了第四部,她突然变成了清醒独立的女性形象。面对余飞的求婚,她毫不留情地拒绝。她不相信婚姻,也不愿谈功利的恋爱。她反驳对方的言辞,逼得对方哑口无言,观众也纷纷拍手叫好。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编剧的真实想法浮出了水面。当同居生活陷入困境时,丁点依然成为更加弱势的一方。在余飞的忽悠下,她同意和他像兄弟一样做夫妻。她喊出了惊世骇俗的口号:"做夫妻,讲义气"。听起来非常豪情满怀,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冷暖自知。所谓的兄弟相称,意味着对小事不计较。在婚姻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学会共同面对琐事。余飞疏于陪伴,自然也无法提供及时的情绪支持。此外,女性所要做的并不仅仅是女性自身,为什么还要以兄弟的方式对待呢?电影结尾处,余飞用口哨版的《友情岁月》轻易地哄好了恋人,剧情圆满收尾,但却摧毁了费心营造的独立女性形象。在上一部的结尾,孟云的旁白让人作呕。他认为女友的使命就是帮助他成长。结合第四部的剧情,更加明显地暴露了该系列电影中女性角色处于被动地位的现实。相比于明目张胆的烂俗,更让人恶心的是包装下的傲慢。该系列电影就像其中呈现的渣男们一样,只会说,却不会做。

孟云和余飞都是如此。通过几个闪回镜头,我们就能看出孟云爱画大饼的习惯。他只会给出一纸空头支票,却从不付诸行动。日后他会感到遗憾,还要美化自己的救赎。余飞也是如此。他一味地追求自己的快乐,却从未为维系夫妻关系付出努力。即使在挽回爱情时,他也没有采取任何实际的措施。双手插兜,吹口哨,看起来很深情,实际上只是自我感动。同样,这也是许多国产电影陷入的误区。他们用段子、音乐视频等方式草率地描绘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细节。让我们只听到宣言式的口号,看不到具体的人物和故事。希望有一天,国产爱情片的创作者们能够明白电影创作的本质。电影的灵感源自真实而琐碎的生活,而不是网络段子。

相关推荐